降酶治疗

2024-09-27

降酶治疗(精选4篇)

降酶治疗 篇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常提示着肝脏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临床上常用测定肝功能指标,以诊断肝脏疾病。它对判断急性肝炎有无痊愈,慢性肝炎有无活动,受损肝细胞恢复情况及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价值。临床试验表明,大量中药复方及单药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都具有护肝降酶作用,它有助于恢复、稳定肝功能,促进HBe Ag转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CHB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近15年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的研究进行综述。

1 中医对CHB的认识

CHB当属于中医“肝着”、“黄疸”、“胁痛”等范畴。其病程长,难治愈,中医学者则普遍认为湿热疫毒侵袭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常见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纳呆、厌油腻、身目尿发黄等症状。《温疫论》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其病位在肝,肝气郁滞,木旺乘土,导致肝郁脾虚。《金匮要略》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肾虚邪伏学说为另一主要病机[1],晚清医家柳宝诒曰“伏温之邪,冬时之寒邪也,其伤人也,本因肾气之虚,始得入而据之”。对慢乙肝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湿”、“疫”、“毒”、“虚”四个方面。其发病过程为机体感受湿热邪毒,因湿性黏滞,湿热蕴结,毒邪内聚,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因滞而瘀,致气血阴阳失调,肝肾亏损,而至正气亏虚无力祛邪而正虚邪恋。

2 CHB辨证分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CHB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功能指标亦存在异性,王琮[2]通过研究270例CHB患者肝功能指标与中医症候关系表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以肝郁脾虚证为主,重度升高组以肝胆湿热证为主,ALT、AST轻中度升高多见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吴礼锋[3]根据其临床征象将CHB辩证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以及瘀血阻络5种证型,结果发现湿热中阻、郁脾虚两型中ALT、AST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TBI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证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处于正常范围。杨振[4]临床观察HBe Ag阴性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发现在ALT≥2×ULN组患者中,湿热中阻型所占比例最高(48.4%),其次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而在ALT<2×ULN组患者中,以肝郁脾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布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8.5%和34.6%,2组间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有差异(P<0.05)。

3 CHB中药复方护肝降酶治疗作用

祖国医学中药复方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基础上治疗CHB,护肝降酶效果显著。

3.1 清利湿热以降酶

柳诗意[5]根据郭朋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方而制成的护肝汤治疗ALT低水平升高CHB患者,发现其可改善肝胆湿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LT和TBIL,具有保肝降酶作用。戴幸平[6]运用李家邦教授自拟的清热利湿方和拉米夫定治疗肝胆湿热型CHB患者60例,发现中药清肝利湿汤和拉米夫定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在证候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该方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7],同时可降低炎症因子TNF-A的表达[8],从而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韦健盛[9]等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方配合西医方法治疗肝胆湿热型的CHB,发现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TBIL、ALT、AST、HBV-DNA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数值方面更为显著。刘小林[10]采用解毒降酶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CHB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解毒降酶方能缓解患者乏力、纳差、黄疸、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降低TBIL、ALT、AST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及保肝降酶的作用。

3.2 疏肝健脾以降酶

李莉[11]等采用春季养肝膏治疗肝郁脾虚型CHB 65例,治疗前后对比,患者ALT、AST、GTT、碱性磷酸酶偏高(ALP)、球蛋白(G)明显降低,该方能改善肝细胞炎症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胡彦辉[12]将86例肝郁脾虚型CHB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舒肝汤,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ALT、AST、ALP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脾疏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功能异常肝郁脾虚型CHB,疗效显著。王家华[13]治疗CHB患者(肝郁脾虚型),治疗组30例予益肝灵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予苓泽柴芍六君子汤,对照组32例单用益肝灵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组患者体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蔡新吉[14]用逍遥散加五味子对36例肝郁脾虚证CHB患者(1×ULN<ALT<2×ULN)进行降酶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ALT平均下降23.36 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逍遥散加五味子对对HBeA 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肝降酶具有较好的作用。

3.3 降滋养肝肾以酶

高萍[15]临床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CHB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加用水飞蓟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六味地黄丸确实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卢训灏[16]以补肾养肝之自拟方桑杞墨味汤为基本方治疗33例CHB患者,观察4周,患者总有效率84.9%,表明以补肾养肝为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降低谷丙转氨酶,且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寇小妮[17]通过结养木丹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慢乙肝患者,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现,治疗组养木丹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改善均优于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且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疗效确切。

3.4 理气化瘀以降酶

陈永春[18]运用理气化痰活血法辨证治疗ALT、TBIL升高同时常伴有GGT持续增高的CHB,并与优思弗(熊去氧胆酸)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可以显著降低慢乙肝患者GGT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其优势。陶飞宝[19]自拟理气化瘀解毒汤治疗CHB 5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基本治愈22例,好转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07%。

3.5 凉血解毒以降酶

高辉等[20]观察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CHB的临床疗效,两组均常规给予水林佳、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煎剂治疗,结果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AST、GGT、TBIL、HA、LN、IV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及48周后HBV-DNA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对慢性乙型肝炎热毒炽盛型效果显著。陆晓忠[21]观察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仅予以纯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凉血解毒方(茵陈蒿汤及犀角地黄汤加减),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TBIL、DBIL降低48.22%、62.01%,高于对照组的26.65%、30.12%(P<0.05),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不仅有助于肝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症状,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黄疸水平。

4 单味药治疗

单味药有效成分治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中医药防治CHB的机制研究也在深入。汪玲[22]将100例男性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应用非水飞蓟类护肝药,治疗1年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AST水平均有下降,并且各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明显,但治疗组比对照组转氨酶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甘草酸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抑制花生四烯酸之游离而使慢反应物质A生成减少,可提高细胞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阻止ALT和AST的释放[23]。邬克奇[24]治疗31例CHB,治疗组用五酯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单纯予阿德福韦酯,治疗13、26、52周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4.19%、90.32%和87.10%,均高于对照组(P<0.05),五酯滴丸可迅速恢复肝功能且持续性好,其降酶机制是通过可逆性抑制肝细胞内转氨酶活力、对肝细胞内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实现降酶,可抑制肝细胞释放ALT和加速血清ALT的灭活,因而降低ALT的作用明显,而对AST影响不大[25]。史陈波[26]运用垂盆草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CHB 40例,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垂盆草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尤其对肝功能改善明显。刘晓兰[27]运用叶下珠胶囊与混合核苷片联用治CHB 122例,86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8例复常,叶下珠胶囊可改善肝功能,另有报道,叶下珠提取物对CC l4和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5 结语

近年来护肝降酶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或单复方应用等方面都已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在稳定患者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而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少,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仍存在的不容忽视问题和不足:(1)有关CHB护肝降酶中药相关临床研究仍停留在小样本及短期疗效,缺乏实用性、客观性、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2)对中药复方配伍关系、服用剂量的关系研究得不够具体和深入。(3)单味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应深入研究CHB的病因病机,探讨发病规律,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多水平对护肝降酶中医进行前瞻性、客观性、深层次的研究,使其治疗客观化、标准化,同时进一步研究药物剂量、配伍对疗效的影响及单味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使护肝降酶中药在治疗CHB发挥更大优势。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HBV在体内不断复制,肝脏出现炎症坏死及其肝纤维化,导致病情进展、恶化,因此,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尤其重要。中医药在慢性肝炎的保肝降酶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基础,文章从中医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基础、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与肝功能的关系、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成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作用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保肝降酶,综述

降酶治疗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期间收治资料完整的急性胆道感染出现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的患者160例, 病例包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含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管炎, 其他类型, 随机分组, 选择病例时排除明确有急性化脓性梗阻胆管炎以及胆颈结石嵌顿的病例。亮菌甲素治疗组86例, 其中男性36例, 女性40例, 平均年龄52.4;常规治疗组74例,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42例, 平均年龄53.1。两组在病种、性别以及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患者均根据病情卧床休息、低脂饮食, 严重者予禁食, 补充水及电解质。视病情需要给予解痉止痛药。常规治疗组予左氧氟沙星0.4g静脉点滴, 每日1次;头孢氨噻6.0~8.0g分两次静脉点滴, 茵栀黄注射液 (江苏产) 2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亮菌甲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亮菌甲素注射液 (无锡凯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一周。

1.3 观察项目

腹痛、发热, 腹部压痛, 血白细胞计数, 肝功能黄疸指数、转氨酶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缓解, 体温、白细胞计数正常, 肝功能、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体温、白细胞计数下降, 肝功能、黄疸指数改善。未愈:症状、体征, 体温、白细胞计数, 肝功能、黄疸指数无明显改变。以治疗一周作为对照。

2.2 结果

2.2.1 临床疗效

亮菌甲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 (84/86) , 治愈率90.70% (78/86) ;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4% (65/74) , 治愈率为78.38% (58/74) 。亮菌甲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

2.2.2 治疗结果

亮菌甲素治疗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汁酸好转程度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讨论

亮菌甲素是一种新的香豆素化合物, 是从假密环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亮菌甲素注射液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松弛奥狄括约肌、调节胆道系统压力、促进胆道内容物排泄等作用, 从而能减轻肝内胆汁淤积[1], 同时还能调节并促进免疫功能, 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改善肝细胞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 促进受损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2]。从而消除胆道及胃肠道的炎症, 进一步改善肝功能, 有助于清除内毒素血症, 从而减轻由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胆汁淤积[3]。亮菌甲素注射液可以缩短急性胆道感染的病程及黄疸持续的时间, 使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且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亮菌甲素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的退黄和降酶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收治急性胆道感染患者160例, 随机分亮菌甲素治疗组86例, 常规治疗组74例, 在基础治疗相同情况下, 常规治疗组予茵栀黄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亮菌甲素治疗组加用亮菌甲素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一周。结果亮菌甲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的总有效率为97.67% (84/86) 、87.84% (65/74) ,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0.05) 。亮菌甲素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汁酸好转程度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亮菌甲素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有较好的退黄和降酶作用, 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道感染,亮菌甲素,黄疸,转氨酶

参考文献

[1]戴德根, 主编.实用新药特药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756.

[2]陈奇.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3例[J].江苏中医药, 2002, 23 (9) :16.

降酶治疗 篇3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有1.5亿之多, 其中有10%因患者本身原因和治疗不当等综合因素转为慢性, 使得患者本人和家庭负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而直到目前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没有较好的治疗药物。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葛根素能有效降酶且跟踪随诊发现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和恶化。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间应用葛根素联合降酶保肝药物治疗的276例慢性乙型肝炎, 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笔者经治的乙型肝炎5项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或乙型肝炎e抗体 (HBeAb)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 均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阳性。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升高>3倍正常值。治疗组138例, 男81例, 女57;年龄18~64岁, 平均35岁;病程2~11年, 平均 (6±4) 年;对照组138例, 男79例, 女59;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33岁;病程2~13年, 平均 (6±4) 年。两组病例中在性别、年龄、病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信区间>9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 采用葛根素0.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1次/d;维生素C 3.0+维生素B6 0.2+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4周;对照组, 维生素C3.0+维生素B60.2+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1次/d, 综合其他抗病毒保肝治疗, 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 (ALT) ,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比值恢复情况, 6、12、24个月以及两年复发率, 肝纤维化指标的降低情况。

1.4 疗效评定

ALT恢复正常,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比值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肝纤维化指标的降低, 能有效控制半年, 一年以及两年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

2结果

两组病例各项指标,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下列分析。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6个月P值>0.5;12个月P值<0.01;24个月P值<0.001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肝病所常见, 如何尽快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1], 和有效控制肝功能反复损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常面临且令临床医生为难的问题 。经过笔者8年治疗的2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对其跟踪随访结果显示葛根素联合降酶保肝药物无论在肝功能恢复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还是治疗后远期复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药理研究甘草酸二铵具有糖皮质激素等作用, 有较强的抗炎作用[1], 它可以减轻肝脏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有效的控制肝细胞炎症性病变[2], 减轻病理损害。中药葛根味苦性寒[3]其提取物异黄酮 (葛根素) 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能有效乙性肝炎病毒的复制, 稳定细胞膜, 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凝集, 改善肝脏微循环, 疏通肝脏血流, 抑制胶原的增生, 减少肝内胶原的沉积, 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清除肝内和血液内乙肝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司, 不但具有上述药理作用, 还具有保护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功能而达到保肝降酶, 退黄抑制肝纤维化, 控制肝功能的反复损伤。而且能延缓门静脉高压形成, 和有效预防肝炎合并症糖尿病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家邦.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降酶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各5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脂肪肝患者23例、酒精肝患者27例, 患者年龄为30~62岁, 平均年龄为 (48.9±2.4) 岁。50例对照组患者中, 包括脂肪肝患者30例, 酒精肝患者20例, 患者年龄为33~64岁, 平均年龄为 (47.4±3.0)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 (1) 符合临床上对于脂肪肝或酒精肝的诊断标准及病症; (2) 患者无黄疸或腹水; (3) 患者对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护肝法治疗, 具体包括: (1) 前10 d以肝太乐0.1×3支+维生素C0.1×3支+5%GS 250 m L静脉滴注给药; (2) 10 d后以肝太乐、维生素C及联苯双酯口服法给药, 并进行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护肝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降酶汤进行治疗, 具体包括:茵陈30 g、田基黄20 g、甘草8 g、旱莲草20 g、神曲15 g、栀子20 g, 天花粉15 g、白芍15 g为主剂, 对合并腹胀者加术香10 g进行治疗;对合并胁痛者加香附12 g进行治疗;对于恶心者加竹茹12 g进行治疗。每天1剂, 以水煎服。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当肝功能正常时, 可停用西医, 并将中药服用次数降低至每周2次, 维持治疗半年以上。

1.3 诊断标准:

以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保准, 具体划分如下: (1) 显效:B超检查正常, 临床症状消除, ATL、γ-GT等指标检测趋近正常, 3个月内肝功能稳定。 (2) 有效:B超检查病症好转, 临床症状缓解, ATL、γ-GT等指标逐渐趋近于正常值, 1个月内肝功能稳定。 (3) 无效:治疗前后病症无改变, 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采用采用χ2检验, 以P<0.05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6%和80%,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起效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时间及ALT下降时间两项指标上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中, 观察组患者最早症状缓解时间为4 d, 最早ALT下降时间为7 d;对照组患者最早症状缓解时间为7 d, 最早ALT下降时间为11 d。组间差异显著,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脂肪肝、酒精肝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存在密切联系。要想有效改善病症, 首先需从改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开始, 同时进行针对性临床治疗, 还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以往临床上常通过西医法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 但其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总体治疗有效率较低[3]。近年来, 中药治疗发展迅速, 因此不少学者思考是否可以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在此次调查中, 笔者则以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药降酶汤中的主要中药材包括茵陈、田基黄、甘草、旱莲草、神曲、栀子, 天花粉及白芍。其中茵陈剂量最多, 为30 g, 其也发挥最为主要的功效。茵陈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可有效护肝降酶, 而茵陈的主要成分茵陈烯醇则可有效消除肝脏炎症, 预防肝细胞坏死, 并可促进肝细胞再生[4]。此外, 茵陈素还可抑制肠道细菌, 将其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对肝脏造成的损伤, 促进肝内血液循环, 提高肝脏的抵抗能力与解毒功能, 预防脂肪变性及坏死, 并达到促进ALT下降的目的, 使得肝功能得到改善并逐渐恢复。其次, 田基黄与栀子也发挥主要功效。《生草药性备要》上记载:田基黄治酒病, 消肿胀, 敷大恶疮, 理疳疮肿。临床上常以田基黄治疗急性肝炎, 清利湿浊。栀子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 其对肝胆湿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栀子主要成分栀子疳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可有效降低肝脏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碱性磷酸酶, 效果显著[5]。此外, 中药降酶汤中还包括中药材甘草、旱莲草、神曲、天花粉及白芍。此类药物配伍后具有平补肝肾之功效, 而整体剂方兼具了治、补功效, 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6]。由本文研究可知,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和80% (P<0.05) , 表明中药降酶汤联合西医常规护肝法对慢性脂肪肝与酒精肝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ALT下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中药降酶汤联合西医常规护肝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 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理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 脂肪肝及酒精肝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 戒酒、改善饮食结构、积极的运动对预防酒精肝或脂肪肝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明.降脂保肝汤为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的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2 (6) :505-506.

[2]Zhang T, Zhang CQ, Zhang YY,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s predictor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 northern urban Han Chinese popul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therosclerosis, 2015, 240 (1) :144-148.

[3]王灵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现状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 (12) :1061-1063.

[4]周伟青, 潘竞锵.茵陈蒿汤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18) :2205-2207.

[5]余世敏, 张建军, 胡东辉, 等.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C].//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3:110-113.

上一篇:肾动脉瘤下一篇: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