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治疗

2024-09-18

吸氧治疗(精选10篇)

吸氧治疗 篇1

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氧气被称为高压氧,高压氧舱是用于高压氧治疗的特殊医疗设备,按其加压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加压舱和氧气加压舱两种。空气加压舱相比氧气加压舱而言,存在火灾风险性小、可同时治疗多位患者等优点,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但大多数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存在程度不等的吸氧阻力,严重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本文从空气加压舱氧气管路的构造入手,分析了高压氧治疗中吸氧阻力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空气加压舱是一个密闭的高压载人容器,治疗压力通常在2ATA以上,舱内一般采用按需间歇式供氧阀供氧,即患者吸氧时供氧系统自动供氧,呼气时中断供氧,这即满足了患者吸氧需求,又保证了舱内氧浓度在正常范围。保证这一过程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是肺式供氧器,但也正是肺式供氧器,是吸氧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肺式供氧器结构、工作原理

1.1 肺式供氧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肺式供氧器主要由两个腔体一个摇杆阀门构成:膜上腔由感压膜2、壳盖3组成。它通过壳盖3上的四个直径Φ15mm的孔感受舱内压力,与膜下腔共同控制摇杆阀门开关。膜下腔由感压膜2、膜片4、壳体6组成,它通过吸氧波纹管、进氧单向阀与患者吸氧面罩相连,是吸氧的通道;并与摇杆阀门相连,以获得供氧管路的氧气。小球5、摇杆7、梅花垫8、弹簧9、弹簧座10、弹簧卡圈11、阀座12组成摇杆阀门,主要完成供氧管路的开闭、氧气供应。

1.调节螺栓 2.感压膜 3.壳盖 4.膜片 5.Φ5mm小球 6.壳体 7.摇杆 8.梅花垫 9.弹簧 10.弹簧座 11.弹簧卡圈 12.阀座

1.2 肺式供氧器的工作原理

常态下膜上腔和膜下腔压力平衡,摇杆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阀座内高气压氧不能进入膜下腔,以此保证舱内氧浓度正常;当患者吸气时,呼气单向阀关闭,进气单向阀打开,使人体肺部与面罩、进气单向阀、波纹管、膜下腔形成一个整体,相对膜上腔形成负压,迫使摇杆阀门打开,供氧管路氧气进入膜下腔,被患者吸入肺内;当患者呼气时,三通进气单向阀关闭,此时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仍处于负压状态,所以摇杆阀门仍处于打开状态,供氧管路氧气还在不断进入膜下腔。当上下腔压力平衡时,摇杆阀门依靠弹簧的弹力和供氧管路的压差关闭摇杆阀门,氧气停止进入膜下腔,使肺式供氧器进入常态。这样呼吸调节器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2 讨论

2.1 肺式供氧器工作频率

人体在一般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8次/min,一般舱内吸氧时间60min,则肺式供氧器就要开启、移动1080次/舱,按每天高压氧治疗两舱计算,肺式供氧器就要开启、移动2160次/d。因此说肺式供氧器的工作非常频繁。

2.2 肺式供氧器受力分析

肺式供氧器受力分析:节气门一方面受到弹簧的弹力F1 =KX=(25-10)*50*0.001=0.75(N),其中25mm弹簧自由长度,10mm是压缩后长度;另一个力为氧源压力(400~600)kPa与舱压(一般为100kPa)的差值,即(300~500)kPa,受力面积(13÷2)*3.14≈132mm2,其中13mm为梅花垫直径,则梅花垫所受压力F2≈(40~66)N。所以梅花垫要承受两者的合力∑F=F1+F2≈(41~67)N,密封橡胶所受压强p≈(41~67)÷(72-52)*3.14*10-3=(540~889)kPa,可见其所受压强之大。

2.3 吸氧阻力的产生

当患者吸氧时,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形成负压,迫使摇杆阀门开启,供氧管路的氧气进入到下腔体,从而进入到人体肺部。这个过程中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形成负压,弹簧弹力、供氧管路与膜下腔的压力差、摇杆阀门密封处开启产生的摩擦力以及小球5和膜片4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共同构成了吸氧阻力,正常情况大小约为300Pa。

2.4 吸氧阻力加大

由2.1和2.2可见,梅花垫密封处不仅受到很大压力作用,而且需要频繁开关,这样会造成梅花垫密封处疲劳、磨损、龟裂,并且随使用次数增加,这种现象会越发加剧;同时小球5与膜片4也承受膜上腔与膜下腔压力差,与梅花垫同样频率运动。随着磨损加剧,其点接触变成面接触,摩擦系数加大,因而加大了摩擦力。除此之外,摇杆的长期受力、劳损会导致摇杆弯曲、变形,进一步导致吸氧阻力增大,其后果不但使患者吸氧感觉费力,而且由于节气门密封性下降,使舱内氧浓度升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5 肺式供氧器的维修

一般国内呼吸调解器设计的工作寿命是40万次,如果按每天开2舱计算,使用寿命约半年,到期需及时更换,以保证系统吸气阻力应小于250~400Pa。

为了减小成本,我们也可以选择性地更换梅花垫、摇杆、摇杆上的小球,以及膜片。操作步骤:用弹簧卡钳拆下弹簧垫11,即可取下弹簧垫10、弹簧9,梅花垫、摇杆、小球5,进而旋掉小球5和梅花垫,进行更换。

总之,肺式供氧器的维护、保养和及时更换,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吸氧阻力,对于维持舱内氧浓度、消除安全隐患也有重要意义。

摘要:吸氧阻力在高压氧治疗中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给患者带来不适。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压氧舱肺式供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分析了吸氧阻力的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进行肺式供氧器的维护、保养和更换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吸氧阻力,对降低舱内氧浓度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压氧,肺式供氧器,吸氧阻力

参考文献

[1]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2]吴钟琪朱双罗.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33

[3]朱剑铭.高压氧设备日常使用常见问题浅谈[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6(1):56-58

[4]刘磊,刘少波.高压氧舱的安全维护与故障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00-101

[5]吕丽,谢守民.漏氧引起高压氧舱的氧浓度升高导致氧舱爆燃的探讨.医疗卫生装备[J].2006,27(7):97.

吸氧,多多益善? 篇2

人物标签 黎晨丹 30岁

怀孕的最后几个月,我出现了胸闷、心慌等症状,胎心监测也显示胎儿发育小于正常的妊娠周数,心率较慢,存在缺氧问题。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进行吸氧治疗。治疗期间,我感觉呼吸顺畅多了,精神也很好,而宝宝的心率也很快恢复了正常。后来,我看到商店里有卖家用吸氧机的,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每隔一两天,就在家里吸吸氧,感觉很舒服,也很踏实:“吸氧又没什么坏处,即使胎儿不缺氧,多吸一点也可以当作保健。”而且,以后生完孩子,吸氧机还可以给父母用,他们上了年纪,身体难免出毛病,常常吸氧肯定是有利于健康的。

吸氧,不是一种保健方式

人体中的氧不能储存,况且人体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也有限,因而吸氧并不能增加血液循环中的氧气含量。还有一些人认为,大脑总是在运转中,所以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吸氧能益智,这个认识也是错误的。氧气仅是营养物质在氧化代谢时的“助然剂”,虽然在强度脑力劳动时,大脑对氧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但这个增加的量很有限,通过自主调节增加血液即可满足。并且,健康人通过吸氧方式增加的供氧量,并不比那些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多。所以,想通过吸氧达到保健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过度吸氧,弊端多多

大气中含有约20%的氧,这个数值是相对恒定的,空气污染只是增加一些杂质颗粒而已,并不会影响空气中氧的浓度,即使在人群密集的地区也足够供应人们的需要。所以,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缺氧,并且输送到人体组织的氧总是超过组织的氧耗量。相反,违背这个规律,不遵医嘱盲目无限制地吸氧或者高浓度“氧疗”,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呼吸抑制,发生氧中毒,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以及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形。孕妇的话还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吸氧,是一种治疗

在临床上,氧气是作为一种药物出现的,是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纠正病理性缺氧。可用于危重病人和意外事故受害者的急救;用于补充繁重脑力工作者、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康复期病人的生理性缺氧,以及补充各种环境性缺氧。因此,以下这些患者和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吸氧设施: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

2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及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但这些患者由于疾病类型不同,缺氧的合并情况也不同,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氧指导。

3经常发作头痛或偏头痛的患者,在出现先兆或发作时及时进行吸氧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

4各种创伤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行氧疗,能促进损伤尽快康复。

5长期在办公室内工作、学习的人,适时低流量吸氧和配合一定的室内活动,也可有效地缓解用脑疲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6剧烈运动后及时补充氧气,可迅速改善疲劳,恢复体力。

家居氧疗6要点

在家里吸氧时不同于在医院,医院里都是由医生直接调配好,而在家里则需要亲力亲为,所以有一些事情需要留心。

1 室内应严禁火源,以防火灾,吸氧设备也应该放在远离明火的位置。

2 氧气流必须经过湿化瓶处理后再行吸入,以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3 在没有医生等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的情况下,通常建议采用低流量、低浓度的方式吸氧。给氧流量应控制在2升/分钟~4升/分钟,氧浓度在30%以下,每天吸氧不得超过1小时,以防产生氧自由基危害健康。

4 鼻导管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通畅,使用时每天更换。重复使用的导管可煮沸消毒10分钟后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吸氧管。

5 如果患者鼻塞或张口呼吸,可以经口吸氧,即用一个较大的导管放入口腔吸氧。

6 用面罩法吸氧虽然可以掩盖病人的口鼻,比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效果好些,但可能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在家吸氧时不建议使用此方法。

专家点评

现在城市空气质量差,所以自己在家用吸氧机、氧气瓶、氧气袋的人并不少。很多人也抱有相同的看法,以为氧气是个好东西,常常吸总是有好处的,其实不然。一个人正常吸入的氧气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而长期进行不必要的吸氧,却可能损害健康。

对于孕妇来说,长期过量吸氧危害更大。首先,可能导致孕妇体内的血氧含量浓度过高,引发人体内环境紊乱;其次,孕妇体内血氧含量浓度过高,会通过胎盘对胎儿血管起到刺激作用。特别是胎儿正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对高浓度氧极为敏感,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阻塞等,进而引发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问题。如果检查发现孕妇存在心脏病、供血供氧不足、胎盘功能不好等问题,或胎儿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心率过慢、呼吸窘迫等问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吸氧治疗。一旦孕妇供血供氧不足、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问题得到了缓解,就要停止吸氧治疗了。因为患者病情不同,吸氧的流量、浓度、时间等都略有不同。如果自己在家吸氧,掌控不好吸氧浓度、流量的话,很容易损害健康,所以孕期的氧疗,必须在医院里由医生指导进行,不可自行操作。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和胎儿多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孕妇不妨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到绿树成荫的公园、广场散散步,做做深呼吸,效果更好。

吸氧治疗 篇3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张某, 男, 37岁, 以精神差、乏力4个月, 头胀1周入院。入院后患者主诉乏力、易疲劳, 头部间断胀痛。既往长期从事化工调剂工作。体格检查:计算能力及记忆力下降, 无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检查:头核磁提示双侧大脑半球肿胀明显, 弥漫性异常信号;脑电图提示各导联慢波功率值增高。入院后给予患者改善脑循环代谢及脱水药物治疗。入院后第二天行高压氧治疗, 0.2MPa, 共17次, 1次/d。患者出院未复查头核磁, 但患者主诉头部沉重感及肢体乏力感明显减轻。

病例2:患者张某, 男, 52岁, 主因言语混乱、精神异常7d来我院。患者已在他院排出精神科疾病。既往:有长期胶体溶剂接触史。体格检查:不能对答, 四肢力弱, 肌力Ⅳ级, 偶尔不能自主活动。入院检查:头核磁提示双基底节、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异常信号。患者入院后给予甘露醇及激素配合治疗。由于患者不配合, 所以暂缓进高压氧舱加压治疗。入院后第8天患者进舱, 0.2MPa, 共10次, 1次/d。出院后复查头核磁: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变, 较入院时有所减轻。患者出院后行为异常明显减低, 肌力Ⅴ级, 行走自如。

病例3何某, 男, 25岁, 主因嗜睡1周, 走路不稳3d入院。既往:有长期交替溶剂接触史。体格检查:对答可, 计算力差, 双下肢力弱, 肌力Ⅳ级。入院检查:头核磁提示双侧小脑齿状核变性改变, 考虑中毒性脑病;脑电图提示各导联慢波功率值增高。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代谢药物及甘油果糖、激素配合治疗。患者第二天行高压氧治疗, 但由于患者出舱后双耳不适, 拒绝再次进舱, 给予舱外高流量吸纯氧治疗11次, 每次60min。患者出院复查头核磁与入院比较, 脑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神志清醒, 计算力仍差, 肌力Ⅴ级, 四肢活动自如。

病例4张某, 女, 22岁。患者入院前12d自觉全头痛, 持续性, 额、颞叶为主, 伴恶心呕吐。既往工作中长期接触胶体溶剂, 体格检查:记忆力、计算力差, 四肢活动可。入院检查:头核磁提示脑实质肿胀伴脑白质弥漫异常信号。入院后给予脱水及改善脑循环代谢治疗。由于患者拒绝进舱加压吸氧,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纯氧10次, 每次60min。出院后患者头痛、头晕明显减轻。

2 讨论

上述四个病例前三名患者在同一单位, 为一个小型制鞋厂。且四名患者都有明确的化学黏胶剂接触史。此类化学黏胶剂是多种有机乳液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大致有氯丁乳胶、天然乳胶、聚氨酯乳液、醋酸乙烯等。这些有机溶剂在固化过程中, 无论是加热固化或是不加热固化都会有一定量的粘合剂被释放到空气中, 如果操作者不加以很好的保护, 很容易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吸收, 造成接触人员急性或慢性中毒[1]。四位患者均排除其他神经科疾病, 发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无特异性, 所以可以考虑其发病原因极有可能是有害有机物慢性接触所致中毒性脑病。

这些可挥发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常用于制药、化肥、油漆等制造业中。此类物质多为液态, 其挥发性很强, 急性中毒时患者在接触毒物之后的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即发生头痛、头晕、四肢乏力、口唇发绀等表现。由于目前多数工厂职工自我防护意识较强, 所以此类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主要以慢性发病为主。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毒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大都为头晕、头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严重患者有可能波及神志及言语功能。

四位患者入院后患者均行头核磁平扫, 显示为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水肿, 无局限病灶。水肿程度依中毒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病例1、病例3患者脑电图提示各导联慢波功率值增高。患者其它血、尿化验检查均无特殊指导意义。病例2、病例3患者出院复查头核磁提示脑组织肿胀减轻, 较入院有所好转。

在吸氧治疗方面, 病例1和病例2分别在入院的第2天和第8天行高压氧治疗17次及10次。治疗压力为0.2MPa, 吸氧时间总计70 min, 中间休息10 min。病例3和病例4仅在舱外戴面罩吸高流量99.9%纯氧治疗, 分别是11次和10次, 每次60 min, 中间不休息。病例1及病例2经高压氧治疗直至出院, 患者神志、头晕、头痛及乏力感明显缓解。病例3及病例4 虽未经进舱加压治疗, 仅在舱外吸高流量纯氧, 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也有明显改善。

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的中毒性脑病发病主要是基于其对脑及身体其它组织的直接损害, 以及脑细胞长期慢性缺氧产生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高流量吸氧甚至高压氧的治疗目的是大幅度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氧分压, 有效缓解缺氧及有害气体对神经细胞和机体的持续毒性作用、恢复神经及组织细胞的功能。

高压氧治疗压力下不仅能比舱外吸纯氧更多地提高组织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分压, 改善由于神经细胞缺氧所带来的危害, 更有利于脑组织颈内动脉供血系统血管的收缩, 配合脱水药物有利于患者脑水肿的减轻。在高气压环境下吸氧可以使脑部椎-基底动脉系统扩张, 增加脑干-网状上行系统的血供, 对某些严重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神志恢复有重要作用。同时, 吸氧能加快组织代谢水平, 高压氧治疗压力下更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0%, 加快体内毒物排出。吸氧还能有效减轻有害物质中毒对心、肺、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从而有效恢复身体机能。

综上所述, 吸氧对慢性有机物中毒患者效果显著。高压氧治疗更可以通过减轻脑水肿、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体内抗氧化系统活性改善其对机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此类患者应尽快接受高压氧治疗。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 舱外高流量纯氧治疗也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重视此类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毕竟吸氧不能够替代药物治疗, 与相应的脱水药物及改善脑循环代谢的药物相配合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浓度吸氧对慢性有机溶剂接触所致脑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我院接收的四例长期接触有机溶剂所致脑病的病例进行分析, 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结果 四例患者都接受了不同疗程的高浓度吸氧治疗,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对于长期接触有机溶剂所致脑病的患者, 应用高流量、高浓度吸氧甚至高压氧来配合液体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取得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吸氧,高压氧,慢性有机溶剂接触

参考文献

凡客上市吸氧 篇4

陈年敲钟的手在颤抖。2013年4月1日,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吹响在纳斯达克的号角。

尽管公司估价略低于预期,但受到万达集团进军电商业务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凡客开市当天的表现稳中有升,收盘价略有上涨。

此时的陈年,已经不是2011年那个豪气干云、声称五年内将凡客做到1000亿元规模的陈年,也不再是那个号称要收购路易·威登和匡威的陈年,而是坚信追求利润比追求规模更重要的陈年。他认可的成就,是凡客用五年多的时间证明互联网可以诞生一个成规模的品牌。

此时,反观国内,除唯品会等少数电商在2012年底实现扭亏外,国内大部分电商仍旧受资金短缺的困扰,整个行业依然深陷亏损的泥潭。对于他们来说,春天何时降临,还是未知数。

但正是这场寒冬,筛选出做好准备的优质电商,也只有在寒冬,市场的普世规律才会得到重视,这就是一家企业是否有长期价值,总是取决于盈利能力。

万达集团在这样的局面下高调进军电商领域,让那些苦撑待变的电商们喜忧参半,这一方面说明电商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另一方面,背靠雄厚资本的万达要从电商领域内分一杯羹,势必使原本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前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对那些仍在挣扎的电商来说,凡客的蜕变和上市或可成为一份成长样本。

融资是把双刃剑一场熬谁钱多的游戏

2012年11月16日,陈年在和京东商城蓝烨、苏宁电器孙为民纵论行业发展时坚称,这个行业竞争没有技术含量,“游戏很简单,就是熬谁钱多”。

上市之前,凡客已经历了六轮融资,共计4.3亿美元。在垂直电商领域,它是融资次数最多、金额最大的企业。正是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成立仅仅五年的凡客攻城掠地,抢占了行业的至高点。

大量投资的涌入,陈年和凡客一起膨胀,他们雄心勃勃,要建立起一条电商的全产业链,从上游的采购,一直延伸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凡客鼎盛的2010年,自建物流公司“如风达”迅速上马,在全国26个城市开花。

但是凡客在壮大的同时,也趟进了另一个漩涡。2012年,不堪重负的如风达将配送城市从26个裁撤至6个,裁员近2000人,凡客称其为“优化”。同时凡客被曝出每单净亏损27元。按照凡客的经营思路,结果就是订单越多,净亏损越大,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又必须从用户手中争夺更多的订单,要维持业务增长,就必须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一旦资金紧张,凡客的经营将难以为继,如果资金链断裂,它就会破产倒闭。

如果把凡客比作垂直电商的一个巨人,那么资本就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它成了一把既可击敌,又能伤己的双刃剑。其他电商也与它相似,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为求上市以获取资本的最大回报,过分偏重追求规模效应,力图以规模吸引投资者、以低价吸引用户。

解铃还须系铃人,凡客的困局需要由资本来破解,但是光有资金还远远不够,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更重要。

2013年得以成功上市,于凡客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但为什么是凡客呢?

重整供应链两步走理顺关系畅通运行

中医讲究理气,当人体内的“气”运行不畅或出现升降出入紊乱等循环障碍时,就需要调理,以保通畅。企业的内部设置亦如人体的器官,只有各部分协调工作,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行,某一个关节卡出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凡客曾经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供应链卡壳。

2010年的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迅速将凡客炒热,为此,陈年制定的2011年度销售目标从20亿狂飙猛进至100亿,短时间内翻了四番。这已经不是循序渐进地扩张,而是头脑发热地“大跃进”。陈年没有考虑到,公司当时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能否支撑这一重担。

条块化的结构,使采购,销售和市场推广脱节。面对节节加码的销售任务,各产品事业部各显神通。到2011年4月初,日化和百货类产品开始被源源不断地引进来,但由于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新产品后端库存管理与促销推广跟不上引进的速度,产生大量库存。

如果陈年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止,局面还不至于太糟糕。

当时从采购到信息,再到后端管理部门,都清楚地意识到库存正在大量累积,但各部门囿于被摊派到的任务指标。谁也不愿意先戳穿这张窗户纸。直到9月份,高达数亿元的巨大产品库存量才进入陈年的视野,他成了公司最后一个发现问题的人。此刻为时已晚:2011年6月底,凡客的库存额为攀升至8.5亿元,3个月后,库存达到14.45亿元。

孤注一掷的扩张让凡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资金被套牢,巨大的库存产品难以消化。这次失误充分暴露了凡客在要速度、要数量时,忽视了公司治理层面的缺陷。各部门运转不灵,再多的资本砸进去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如何消化海量的库存?

陈年选择了重整供应链。重新划分的五个事业部自负盈亏,各自负责从产品设计到销售,规划及营销策划的一系列工作,事业部直接向生产中心下单,生产中心负责与各个供应商协调生产。实现了各部门权、责、利的统一。

而陈年所说的电商行业竞争没有“技术含量”,只是一发烟幕弹。2012年11月,凡客凭借“自适应供应链管理系统(SASCS)”,荣获“2012最佳电子商务物流奖”,成为国内B2C领域唯一独立自主开发的获奖项目。改造后的供应链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库存周转率提高了2~3倍。

凡客还借鉴ZARA改造了下单流程。ZARA一直坚持不追货、不追单,不断推陈出新,一款产品卖断后,另一款立即补位,以降低产品库存滞销的风险。

既然庞大的库存一时难以消化,至少也要降低进一步增加库存的风险。同时,凡客采取两步走的策略,积极拓展域外市场,2012年,凡客与越南电气集团旗下ECPEY公司合作,试水越南市场,试图削减其现有库存。

精兵简政后的包抄 盈利才是硬道理

陈年曾放出豪言: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后,凡客才会考虑盈利。凡客爆出大量库存后,他已不可能坚持这一目标。

2011年底,电商的冬天全面降临。第一次PO失利,凡客的前景看起来更加黯淡。在深寒中,每倒掉一个竞争对手,就意味着自己多一线生机。只有优化运行成本,提高效率,让现有资金流支撑尽可能长的时间,凡客才能挺过严冬。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凡客从全面出击转向重点进攻,目标人群的定位也更明晰。2012年以80后的创意为来源设计的T恤款式累计达2000款,产品价格相应地上调至以39元、49元为主。11月13日凡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6个月内,凡客VT的整体销量突破了1300万件,最畅销的热卖单款VT超过23.5万件,其最大竞争对手优衣库去年的全球总销售量约为2000万件。以订单争夺市场的策略初见成效。

组织架构大调整后,质检部门独立出来,每件商品都要经过3道工序才能入库,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率降低了50%,既巩固了品牌形象,也减少了配送和库存管理成本。

如果说“大跃进”时凡客漂浮在虚空中,严峻的现实则将其拽回了地面。企业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好高骛远;要扩张但要保持增长的可持续;可以试错但要脚踏实地。

上市并非凡客的终极追求,率先走出严冬后,此后是否春光无限,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可以肯定的是,通过精兵简政,只要每单略有盈利,凡客就可以凭借巨大的订单数量实现可观的利润。

垂直电商的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经营策略容或不尽一致,无论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美”,不管是培养消费圈子,累计用户黏度,还是采取个性化定制,提高产品毛利率,每一种尝试都可能成功。

吸氧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 其诊断依据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组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治指南》的标准进行诊断[5]。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 对照组单纯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34例, 其中男26例, 女8例, 年龄52~84岁, 平均年龄62.45岁。对照组34例, 其中男25例, 女9例, 年龄53~79岁, 平均年龄65.23岁。68例患者均处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 并且排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肿瘤、哮喘、充血性心理衰竭等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 在近7 d时间内无下呼吸道感染、无急性发作。本着患者自愿的原则参加该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单剂量噻托溴铵, 使用吸入装置吸入, 1次/d, 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 (1~2 L/min) 每天吸氧12~14 h, 疗程为3个月。

1.2.2 对照组

患者都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 给予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 (1~2 L/min) 吸氧12~14 h/d, 疗程为3个月。

1.2.3 疗效评价标准

①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 %, 以上数据可以判断肺通气量的情况, 是否存在气道受阻的现象。呼吸困难分级评分:0级无明显呼吸困难;1级快走或上坡时气短;2级比同龄人步行慢, 或在平地上行走需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数分钟后需停下来呼吸;4级感觉呼吸困难不能离开房间或穿脱衣服时气短[6]。②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 (6MWT) [7]方法为在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的平坦地面画出一条30 m的直线, 两端各放置一把座椅, 研究者坐在椅子上计时, 避免干扰受试者。受试者沿着直线尽自己全力快速步行, 直到6 min停止, 测量其步行距离。在测试中应避免受试者快速转身或者沿着环形路线行走, 如受试者出现疲乏、心绞痛、头晕、呼吸困难等应马上停止测试。根据步行距离可分为4级, I级步行距离<300 m;II级步行距离在300~374.9 m之间;III级步行距离在375~449.9 m之间;IV级步行距离>450 m。③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 (SGRQ) 问卷共有50个问题分为3部分[8]: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自我评定方式进行评分, 波动范围在0~100分, 对生活质量没有影响记0分, 对生活质量影响强烈记100分, 得分采用数据加权平均法。根据得分情况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症状、患者活动能力和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 (FEV1、FVC、FEV1/FVC) 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和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 以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 其气道阻塞呈现进行性发展。在其急性期经过积极治疗以后, 大部分患者都是处于稳定期, 可在疾病的持续进展中, 由于长期气流阻塞、肺的通气功能不足, 引起了严重的呼吸衰竭甚至是死亡[9]。稳定期治疗的目标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所以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和减少重塑气道是治疗的重点。

该研究通过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的患者, 与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在治疗的3个月后, 两组实验患者的肺功能情况、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3个部分的数据显示, 联合治疗组在各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且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使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能更好的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该研究也再次证明了, 对于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单纯低流量吸氧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缓解呼吸困难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 可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提高临床恢复率, 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治疗措施。

胆碱能所致支气管的收缩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气道收缩的主要可逆性机制, 抗胆碱能药物可以降低胆碱能神经张力, 使狭窄的气道得以舒张, 同时扩张了中央及周围的气道, 降低静息气道阻力改善气道通气能力, 长时间使用可以使肺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全球防治倡议 (GOLD) 、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 (ATS/ERS) 指南均推荐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等支气管扩张剂作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10]。噻托溴铵是目前一种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其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在呼吸道竞争性可逆的抑制M3受体, 引起平滑肌松弛, 发挥扩张气管功能。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作用时间长达24 h, 使噻托溴铵成为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该药物对M2受体选择性较低, 并且噻托溴铵从M2受体解离速度是M1受体解离速度的3.5倍, 是M3受体解离速度的8倍, 避免因M2受体阻断导致唾液分泌增加、瞳孔扩大等不良反应。长期给予该药物可增加深吸气量, 降低呼气末肺容积, 改善呼吸困难, 提高运动能力, 并可降低急性加重期的频繁发作。噻托溴铵还有抗炎作用, 使气道开放时间延长, 降低气道反复塌陷、开放次数, 从而降低气道组织间的摩擦, 这一点很好的阻止了气道炎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噻托溴铵作为一代新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持续扩张支气管, 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指南性治疗用药。该药物联合低流量吸氧的治疗, 可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 有效改善运动耐力, 减少和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发生, 暂缓肺功能的下降进度, 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用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和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和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的得分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改善其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给予低流量吸氧的疗效。

关键词: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低流量吸氧,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美.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氧疗后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3 (3) :21.

[2]许广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J].临床医学杂志, 1988, 4 (5) :265-266.

[3]苏莉莉, 薛立福.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0, 20 (1) :27-29.

[4]刘爱华, 姜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新的治疗方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1, 22 (3) :159-163.

[5]范陈豪, 陈清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氧疗[J].医学综述, 2012, 18 (15) :2430-2433.

[6]王海燕, 文仲光, 石丽丽, 等.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6:418-419.

[7]杨永红, 夏春生, 周倩, 等.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8) :1514-1516.

[8]孙慧君.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8) :2772-2773.

[9]黄国民.洪淑英.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论坛, 2012 (28) :48-49.

吸氧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32例患NRDS并应用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头罩吸氧治疗新生儿为治疗组, 采用回顾方法将我科2006年2月前收治的患NRDS并应用头罩吸氧加用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法治疗, 并有相关研究资料的新生儿31例作为对照组。胎龄在30周~40周, 体重1 000~3 200 g, 2组患儿均于出生后12 h内出现NRDS临床表现。

1.2 方法

2组患儿均接受头罩吸氧, 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 当经皮氧饱和度 (SpO2) <85%, 而头罩吸氧不能改善缺氧时改用气管插管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治疗。SpO2在85%~95%之间, 仍给予头罩吸氧。治疗组患儿同时应用盐酸氨溴索, 剂量为30 mg/ (kg·d) , 加入5%GS 5 m L稀释后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入, 时间为10 min, 每6 h 1次, 连用3 d~5 d.所有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SpO2, 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摄X线胸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χ2=6.00, P<0.05,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NRDS主要见于早产儿, 其次为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其病理改变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 或出生时未经产道挤压等, 使肺泡Ⅱ型细胞产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或继发性降低, 从而引起广泛肺泡萎缩及肺顺应性下降, 导致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严重低氧血症[1,2,3]。使用PS及呼吸机是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PS价格昂贵等原因, 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我们采用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头罩吸氧治疗NRDS, 取得较好效果。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 常用于促进呼吸道黏稠物的排除及改善呼吸状况, 还作用于肺组织, 刺激胆碱-磷脂酰转移酶, 刺激磷脂合成, 从而促进PS的分泌与合成;此外, 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抑制细胞因子炎性递质释放, 降低呼吸道阻力及气道高反应性等[4,5]。余加林[6]报道盐酸氨溴索对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SP-A、SP-B和SP-C基因表达确有明显的促进功能, 表明盐酸氨溴索可以通过增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的表达作用来达到促进表面活性蛋白合成。

激素促肺成熟的机制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特异性膜受体有关。糖皮质激素结合于膜受体后, 产生多种激素相关蛋白, 作用于Ⅱ型上皮细胞, 促进PS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降低肺内毛细血管渗透压, 减轻肺水肿, 缓解NRDS临床表现。此外, 激素还可加速肺抗氧化酶系统的发育成熟, 从而改善肺泡功能[4]。

头罩吸氧是新生儿常用的供氧方式, 在使用方面, 不需固定患儿头部, 并且可以加温、湿化, 可达到较高的吸氧浓度, 被广泛用于患有NRDS的新生儿[7]。氧流量为5~6 L/min, 用SpO2监护, 当SpO2<85%, 而头罩吸氧不能改善缺氧时改用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治疗, SpO2在85%~95%之间继续给予头罩吸氧。

综上所述, 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呼吸机等相关设备, 同时PS价格昂贵, 难以常规应用。因此我们采用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头罩吸氧治疗NRDS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且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玩如, 潘海贤, 林荣华, 等.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新型鼻罩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1 (1) :367-368.

[2]高建慧, 韩玉昆, 杨冰岩, 等.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特征及预后[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8) :487.

[3]曹凤玲, 陈崇义, 刘莹.足月剖宫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5, 23 (9) :634.

[4]陈筱青, 周晓玉, 阚清, 等.盐酸氨溴索和倍他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23 (3) :162.

[5]任合生, 李月彦, 郑志新.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和沐舒坦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23 (1) :46.

[6]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18 (11) :644.

吸氧的护理常规 篇7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 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患者吸氧的目的,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 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 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患者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但它不容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缺点, 它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容易脱落, 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 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 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5]。

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 妨碍交流, 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 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

3.1 原理。

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 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 而且开口对准瓶壁, 受重力的影响, 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 最终消除噪声。

3.2 方法。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 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 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 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 其中央为长3.5 cm, 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 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声均降低。

以上方法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声,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 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5 说明长期氧疗的好处, 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1 好处: (1) 缓解神经疲劳, 放松身心, 保持旺盛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 增强新陈代谢。 (4)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5)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 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1.2 mm Hg, 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 每年下降2.4 mm Hg[10]。 (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7) 改善患者体质, 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长生命。 (9) 减少住院次数, 节约医疗费用。

5.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11], 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6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6.1 患者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意识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 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6.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 出院指导

7.1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7.2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取决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1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 以后逐年减慢, 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年~20年[12]。

7.3 适当地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 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 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 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 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 有指定的氧疗机构, 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 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 判断氧疗的效果, 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萍, 赵海涛, 氧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3) :137~138

[2]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7 (3) :114~116

[3]邢丽娜, 孙滨, 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8 (16) :484~486

[4]张岚, 杭小华, 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5~27

[5]金奕, 孟宝珍, 曹文眉, 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 1999, 7 (2) :1~2

[6]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N].健康报, 2002年10月16日

[8]李敏, 莫桦, 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 (1) :106~107

[9]刁尚芝, 赵洪全, 高瑞英, 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 (4) :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吸氧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8例, 女7例, 年龄61~72岁;试验组男16例, 女9例, 年龄58~69岁。2组患者均为呼吸科临床确诊病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有效吸氧健康指导, 对照组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针对性健康指导措施具体如下: (1) 运用沟通技巧、通俗易懂的语言, 耐心诚恳地向患者讲解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性及疾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正确认识氧疗,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2) 正确指导患者使用吸氧装置, 提高患者吸氧舒适度告知患者氧流量以1~2L/min为宜, 不可过大, 使用的吸氧管为单侧鼻塞者可两侧鼻腔每日交替进行吸氧[2]。 (3) 注意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冬天可增设加温装置, 使患者避免冷空气刺激, 并每天用石蜡油润滑鼻腔,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4) 巡视患者是否按要求坚持持续低流量吸氧。

1.3 观测指标

(1) 观察患者吸氧依从性; (2)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3) 观察患者缺氧症状缓解情况:如面色、呼吸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吸氧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吸氧依从性10h以上患者84.0%优于对照组的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血气分析比较

试验组PO2 (≥80mm Hg) 88.0%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缺氧症状缓解状况比较

试验组缺氧症状缓解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COPD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3]。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 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过程[4]。COP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形成的, 包括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过敏等。它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坚持氧疗能最大程度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改善组织缺氧, 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COPD患者每天持续吸氧15h以上, 浓度为30%, 坚持1年或更长时间, 可以提高全身和呼吸道局部的免疫能力, 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如表2、3所示, COPD患者坚持持续低流量可明显提高血氧含量, 缓解缺氧症状, 增强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 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如表1所示) , 改变了以往的错误观点, 有效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吸氧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试验组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有效吸氧健康指导, 对照组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 并观察2组患者教育前后吸氧的依从性及缺氧缓解情况。结果 试验组吸氧依从性10h以上84.0%优于对照组的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血气分析PO2 (≥80mm Hg) 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缺氧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有效吸氧的健康指导能增进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坚持按时正确吸氧, 有效改善缺氧,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氧,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郭俊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的家庭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8, 3 (1) :233.

[2] 武平, 张志芳, 孙芳, 等.COPD患者拒绝氧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 :112.

[3] 赵小利, 李洁琼, 胡晓红.健康教育对肝炎患者选择人工肝治疗决策影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1) :37.

家庭吸氧误区释疑 篇9

误区1:家庭保健吸氧真的会引起氧中毒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氧中毒。当吸入高浓度、高流量、高分压的氧超过一定時限,氧自由基的产生大于清除时,过多的氧自由基可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通常把这种损害称为氧中毒。

但是体内适量的氧自由基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促进前列腺素、甲状腺素、凝血酶源、胶原蛋白、核糖核苷等的合成。此外,氧自由基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正常状态下体内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保持在动态平衡状态。那么,究竟吸多少氧会造成氧中毒呢?通常常压状态下鼻导管吸氧(吸入的氧浓度约35%)连续吸15天左右,或常压密闭面罩吸氧(便携式高压氧)连续吸8小时左右,有可能发生氧中毒,但是在家实际应用时不可能连续吸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家庭保健吸氧是不会发生氧中毒的。

误区2:吸氧真的会产生依赖性吗?

医学上所说的依赖性是专门针对某种药物的依赖性而言,特别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更容易产生依赖,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方面。所谓精神依赖是指患者对该成瘾药物的变态渴求,以其获得服药后的变态快感。所谓躯体依赖是指患者反复服用某种药物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某种病理生理改变,以致需要该种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以求避免因停药而产生的特殊戒断症状。

保健吸氧或氧疗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其理由如下:第一,氧不是药物;第二,氧是人体有生以来需要长期不断从空气中摄取的气体;第三,吸氧所治疗或缓解的是缺氧症状,并不带来什么特殊的快感;第四,我们不能指望一次吸氧终身治愈,停止吸氧后又出现的以前症状实际上还是缺氧表现,并非戒断症状。总之,吸氧不会产生依赖性。

介绍一种延长吸氧管的方法 篇10

材料:一次性输液器、无菌剪刀。

方法:根据患者需要, 将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三通接头上端部分剪下, 取吸氧管分为吸氧主管和吸氧鼻塞端。吸氧主管与茂菲氏滴管三通接头连接, 鼻塞端与输液器管的另一端相连即可 (根据实际所需剪取相应长度) 。使用时吸氧主管端连接在氧气流量表上即可。

讨论:输液器和吸氧管都属于乳性管连接紧密无漏气, 又不易滑脱。输液器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掌握。使用材料无菌, 可随用随取, 此方法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李国庆, 钱剑杨, 林意群.医用直线加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R].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影像技术室, 1999:90.

上一篇:职业发展模式下一篇:广西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