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2024-05-13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共5篇)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篇1

摘要: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是我国导游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提高薪酬待遇、完善安全保障、创造宽松和谐环境、加强人性化关怀重视人本管理,来加强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管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人性化管理

在旅游业中,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加入导游队伍,另一方面他们却是旅游业的明日之星,导游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而从事兼职导游期间的经历是直接影响他们日后是否从事导游这一职业的关键因素,如果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导游员受到诸多不公正的待遇,那么他们势必会对导游行业失去信心,进而放弃从事这一职业。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无疑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注重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是导游队伍的后备军,是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希望。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管理的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理论,利用需求层次理论来激励员工,可以了解并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旅游业的精英以及未来发展的希望,吸收大量的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不仅有利于提高导游队伍的素质与质量,而且有利于优化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利用需求层次理论来指导和管理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对避免高素质人才流失以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需求层次,满足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不同层次的需要。在实践中,旅行社管理者应该根据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不同层次的需要,研究调动其积极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引导和控制他们的行为,积极地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实现导游自身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和谐统一。

2、有利于了解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需要差异,满足不同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需要。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不但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其个性的不同,需求层次的排列及需要特点也各有差异。通过满足不同导游员的需要,可以使每个导游员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展现自己的工作风格,为旅行社创造更大的财富和利润。

3、有利于把握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与其他导游员相同,在同一时期内,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也可能存在着多种需要,但必定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而且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优势需要的内容也在变化。正确地识别优势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二、高校学生兼职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面临的困境分析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既具有兼职导游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某些自身独有的特质。正是由于他们本身的这些特质,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尴尬。首先他们属于弱势群体,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其次,不同于其他的兼职导游,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是从事导游工作,与其他兼职导游相比,他们不是在兼职,而是在提前体验自己的工作。所以,在校期间的体验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解高校兼职导游员的生存状态,笔者于2010年4月中旬对长沙、株洲、湘潭12所高校的学生兼职导游员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他们所面临如下困难。

1、薪酬福利水平低,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多层次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之一。高校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较高,他们大多追求较高的个人收入水平和较高的待遇,然而他们的这一愿望却无法实现。目前大部分旅行社的员工收入偏低,工作在一线的导游人员绝大部分甚至无底薪从业,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辛辛苦苦出一次团,能获得的导服费是极其微薄的,这必然引起他们巨大的心理反差。此外,大部分旅行社未能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缺乏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校学生兼职导游,无论他们的讲解多么出色,工作能力多么突出,都无法获得合理的待遇。现行薪酬管理制度下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低薪甚至无薪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导游人员为了生活,不得不带领游客进购物店,无形中影响游客行程,扰乱旅游市场,同时也诋毁了导游自身的形象。

其次,灰色收入破坏行业公平性。旅游行业“灰色收入”的存在——各种佣金和回扣,不但破坏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而且减弱了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得部分导游产生过激行为,导游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再次,导游买团、人头费的负担沉重。导游人员既没有基本工资,也无福利保障,有的上团还要自己先买团,而绝大部分导游都面临一个问题——人头费。这就造成导游还未上团,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2、人身财产安全无法保障,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安全需要是人的第二层次需要,这种需要主要体现为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需要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高校学生在从事兼职导游活动时,旅行社往往没有给他们购买人身意外险,这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而且导游在陪团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经受精神的折磨:游客生病、丢失东西、走失等会使导游精神高度紧张,处处提心吊胆,如果游客投诉,导游还要承担由此造成的部分甚至全部的经济赔偿责任。此外,大众传媒往往只从表面现象出发,热衷于对导游违规现象的曝光,而缺乏对导游违规现象深层次的剖析,所有这些都使得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承受多重心理压力。对于高校学生兼职导游而言,这种自身无保障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更加无法调适。

3、缺乏归属感,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交需要是人的第三层次的需要,是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精神需要,他们渴望在兼职期间认识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体验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需要比薪金和待遇等物质需要更为重要。然而,学生兼职导游员作为旅行社临时聘用人员,游离于各种组织之外,难以找到情感归属,实际上成了“行业游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旅行社缺乏和谐的工作氛围,员工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人情淡漠,个人见解往往得不到重视,个人工作业绩通常得不到认可。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组织里,正值青春年少的高校学子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渐渐地他们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并最终失去对企业的信任和留恋。

4、缺乏尊重和理解,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尊重需要是人的第四层次的需要,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希望领导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而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在当今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的背景下,导游员的处境也极为尴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高校学生不但在旅行社不被信任和尊重,游客对他们更是百般刁难。无论是旅行社还是社会各界均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缺乏一个客观合理的认识,他们的人格受到蔑视,工作不被认可,荣誉难求,不被尊重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在刚刚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的时候就已被被狠狠地灼伤。

5、缺乏成就感,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导游的基本职责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导游讲解和旅行服务,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要求,在旅游活动中,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希望创造突出的成绩,获得较高荣誉,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许多旅行社往往只关注他们给旅行社创造的利润,忽略了其对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提供其施展才能的环境和空间。另外,由于大部分旅行社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在旅行社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也无法为他们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因而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根本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学生兼职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机会和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等。“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为此,企业必须充分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现代管理中,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有战略性的资本的概念。第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有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第三,以人为本的“人”代表的是企业全体成员,这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必须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人格,满足他们应该获得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可以使旅行社的制度变成导游人员自觉的行动,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旅行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以人为本,强化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人性化管理是极其必要的。

1、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满足其物质需要。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服务水平和努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和待遇,而由于我国导游人员的低薪甚至无薪以及旅游市场的不规范,收取回扣往往成了导游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现行薪酬制度的弊端,将其作出如下调整:

首先,实行效率工资制,提高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积极性。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显示,一个人在经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倍~4倍,即在缺少激励的环境下,人的潜力只发挥20%~30%,在得到有效激励后,其潜力可发挥到80%~90%。效率工资制指的是支付工人高于行业均衡水平的工资,使工人受到高工资激励,进而奉献出更高的生产效率,高效率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和高利润。旅行社实行效率工资制,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努力工作,带来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并获取顾客口碑宣传的利益,全面提升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及品牌价值。

其次,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小费制”。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据本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客源状况和接团要求,制定具体的小费给付标准,定出每位游客应付的小费下限,由旅行社代收,导游最终的小费收入则按游客对导游服务的满意程度而上下浮动。这样,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工作量和服务质量与小费收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其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以获得较高的物质回报。此外,导游的佣金应该透明化,由旅游经营商或者旅游供应商支付的个人佣金不直接支付给导游员,而是先支付给旅行社,再由旅行社按比例分配给他的员工。

再次,旅行社应该给予导游合理的出团补贴,取消人头费,减轻导游的负担。旅行社应根据导游的脑力和体力付出、出团次数、出团时间、带团人数、工作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给予导游一定的出团补贴,而不是将风险转嫁给导游。

2、完善安全保障制度,满足其安全需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可见,旅行社要让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安心工作、乐于工作,就要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进行全方位的体贴。首先,要确保他们的工作安全,当出团工作与安全问题发生冲突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为他们制定自我健康计划。其次,要在旅行社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制度,出团前应该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险。再次,旅行社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对于导游工作的高难度和高强度而诱发的导游的紧张、焦虑和愤怒情绪,旅行社应该树立“服务导游,以人为本”的理念,聘请专门的心理专家通过讲座或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的方法来缓解他们的职业压力。

3、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其社交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需求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整体合力,旅行社可以实行“走动式管理”。所谓“走动式管理”即旅行社的高层可以经常到公司各处走动检查,尤其要注意加强与基层导游员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其次,旅行社应该营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形成用文化留人的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4、加强对导游的人性化关怀,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导游的工作性质很特殊,其独立性和关联性都很强,带团导游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各相关部门以及游客沟通协调,还要有足够的心力去独自应对旅途中随时会发生的突发事件,旅行社对导游的辛勤付出应予以尊重和肯定。对于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旅行社应该予以特殊的照顾,一方面应该尊重他们,给他们与专职导游相同的待遇;另一方面应该适当放权,让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适当参与管理,赋予他们更多的灵活性。此外,旅行社还应该利用大众传媒来加强对导游的合理宣传,改变社会大众对导游的排斥和抵制心理,提高导游的社会声望,赢得游客的尊重。

5、重视人本管理,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愿望强烈,旅行社要想留住他们,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旅行社应根据高校学生的能力、个性需要、对旅行社的贡献等,安排合适的职位、提供晋升的机会,为他们设计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旅行社应该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以人为本,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提供高校学生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满足其成长、发展需要,从而提高旅行社的竞争力,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在以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培养、管理、留住人才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此,“以人为本”,加强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的人性化管理,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坚定他们加入导游队伍的信心与决心,对于促进知识经济时代下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其涛.黄金铸.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导游人员创新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7,(7):50-54.

[2]、瞿葆.浅析导游薪酬制度[J].商场现代化,2009,(19):173-174.

[3]、张金霞.论导游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市场,2007,(01):29.

[4]、赵承敏.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5,(05):54.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篇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加入创业行列。本文拟通过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兼职型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逐一探讨,并给出SO、WO、ST、WT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组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兼职型创业是指在校大学生不放弃或中断自己的大学学习而采取的在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模型(又名态势分析法)对兼职型创业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分析,该模型由优势/劣势(Strength/Weakness)分析和机会/威胁(Opportunity/Threats)分析两部分组成,该模型名称则来自于其四个关键词首字母,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武汉市YM文化有限公司的建立和成长背景为典型样本,从兼职型创业学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华中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创业故事,提出具体的策略,给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有益参考。

兼职型大学生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

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学习创新能力突出。大学生思维不囿于成规,乐于接受和快速适应新事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的作用。大学生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另外,在部分案例中,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前积极投入商业实践,或参加校园勤工助学,或在高新技术企业实习,这些活动为其创业积累了必要的职业经验。

在校大学生能较快地捕捉到校园流行文化,对目标市场的反应较灵敏。天然优势:捕捉校园流行文化,灵敏反应市场需求。青年流行文化是商家一块天然阵地。相比于外面的商家,在校大学生“本土作战”,能够更快地掌握来自校园的内部需求,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项目创意来源于(校园里流行的青年文化),且根据其日新月异的变化推出更多的营销策略和产品。

人脉资源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积极性作用。可塑资源:拥有广阔人脉资源,发挥创业积极作用。在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有丰富的资源供其使用,本文着重介绍校园中广阔的人脉资源。人脉资源对于创业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是一个集中的市场,人口密度高,年龄层次分布集中。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较为频繁,形式多样,功利性较弱,相比校园外部环境,校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较为容易建立。

劣势分析

学业与创业的时间冲突。调查中,一些团队成员面临学业与创业的两难选择。许多在校大学生学业繁重,而创业初期事务繁多,需要精力解决, 这往往导致大学生创业者无法兼顾,得此失彼,甚至双双落空。再者,大三在校学生常面临着是否考研、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是否就业的抉择,选择考研、就业意味着要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创业工作,很多项目往往随着创业者选择就业而夭折。

资金有限、管理经验不足。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资金不足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普遍的问题。多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经济来源仰赖父母,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因缺乏启动资金停止了创业脚步。

机会分析

政府及校方重视,提供各类选修课程、创业教育讲座,并提供创业咨询及资助。 政府重视大学生资助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大,一些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组织或企业往往面临创业初始资金不足、无创业场地、无创业经验等问题,政府及校方为这些组织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和硬件设施支持,以及创业启动资金支持,满足其创业所需物质条件,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聘请创业专家指导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经验支持。

2.学校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宣传平台和竞赛平台,传播效应初显。

随着社会提高了对自主创业者的肯定与尊重,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往往会通过媒体推送出来,创业者本人知名度提高的同时,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也在无形中做了一次推广,相比外面的商家发传单,贴广告,媒体的宣传效应威力更大,影响更广。

威胁分析

营销手段单一,商业模式易复制,来自同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大。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多为行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如食品、文化衫、自行车租借、跳蚤市场,核心产品竞争力低,营销手段也较为有限,有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虽然引入了电商平台,但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同样的项目在校内存在多个学生团队同时经营,而来自校外的同个行业者的竞争更是数不胜数。

创业资助及创业政策优惠退出的潜在威胁。学校每年都会涌现出大批的创业团队,而学校的创业资助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每个团队的资助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可能“终身资助”,创业资助期类似婴儿的“哺乳期”,过了一个期限就得“断乳”,很多团队在“哺乳期”尚且可以营运,然而当失去免费办公室、免费水电后,写字楼高昂的租金与日常支出又给刚刚迈出第一步的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

基于 SWOT分析的高校大学生兼职型创业策略选择

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战略)。SO战略是一种发挥自身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相结合的理想型战略。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对校园的文化环境有较敏感的反应,关注日常的生活,关注文化热点,文化素质较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大学生应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观念,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当做一个创业实践而非一个捞金的机会,平衡好学习与创业的关系。

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战略)。WO 战略是一种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改变自身劣势获取优势的战略。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充分估计创业的风险性,认清市场需求情况,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克服自己的劣势,扬长避短。

扩大优势,回避威胁(S-T战略)。ST战略是一种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的战略。大学生创业面临中国式家庭传统教育的压力,创业资助及创业政策优惠退出等威胁,但又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等明显的优势。

克服劣势,防范威胁(W-T战略)。WT 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战略。环境中存在一些威胁,自身又处于劣势,此时大学生一方面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劣势,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创业或是延迟创业,先就业再创业,在磨练中逐渐成长,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组建大学生创业者的校际网络。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篇3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兼职,影响因素

1 前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们为了能顺利就业,在毕业前积累足够多的社会经验,在大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和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本文以部分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兼职现状的调查分析,着重研究大学生课余兼职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当前体院学生课余兼职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为规范,避免和减少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给大学生兼职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并完善大学生兼职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统一提供有效合理的建议和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方法及框架思路

2.1 研究对象

福建师大体科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莆田学院体育系,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专业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网上、图书馆内有关大学生兼职的论文及有关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和文献,结合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最后发放问卷,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80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九十八。

2.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课余兼职的现状

3.1.1 学生课余兼职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活动,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课余兼职动机是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内在动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有多重动机和目的。结果显示76%的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有51%的人选择体验社会,增加社会阅历,有83%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通过做兼职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解决生活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为了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选择做兼职的。通过兼职,大学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更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3.1.2 学生课余兼职的种类与所学专项参照

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包括球类,体操,田径,武术几个大项,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体教专业的学生更多的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兼职工作(表2)。在球类,体操,田径,武术这四个大项中分别有53%、50%、35%、46%的学生从事过教练类的工作。以上数据说明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种类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联系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1.3 学生寻找课余兼职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信息寻找兼职,这部分的学生占到了50%的比例。从表4中也看出,中介(42%),校园海报(40%),朋友同学介绍(35%)也是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渠道。

3.1.4 学生课余兼职的时间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52%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去做兼职,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兼职时间充足和系统,特别是暑假,大多数的学生利用这个假期到各俱乐部,运动场馆去做教练,陪练,救生员等。一方面获得了不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丰富了假期的生活。另外周末(49%),节假日(38%)(五一,十一等)也是学生常去做兼职的时间。也有29%的学生利用任意空闲时间去做兼职,但这部分学生牺牲了自己部分的学习和娱乐时间,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合理安排。

3.2 学生课余兼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2.1 学生课余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有31%的学生寻找兼职的途径有限,觉得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兼职。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方式主要有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校外兼职,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有限,大部分学生只好寻找校外兼职,寻找校外兼职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和中介所,然而大学生社会经验普遍缺乏,鉴别能力较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5%的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受到过非法中介和虚假信息的欺骗。

拖欠、克扣兼职大学生的工资是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一大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37%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过此问题。由于兼职大学生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是临时工,因此这种身份也决定了其利益更容易遭受侵犯。同时,由于现行劳动法未将大学生纳入到调整和保护的范围内,使用人单位利用这种法律缺位侵犯大学生的利益提供了便利。

有28%的学生未能合理安排课余兼职,使兼职未能顺利进行。一些大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兼职中,兼有多份工作,甚至为了繁重的业务不得不逃课,精力无法集中到学业中,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业(见图)。

3.2.2 影响学生课余兼职的因素

从表5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课余兼职的因素主要有学校,个人,用人单位,社会几个大的因素。

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课余兼职表现着积极主动的态度,然而学校有限的勤工助学岗位资源难以满足在校生对勤工助学岗位的需求,由于学校缺少指导学生兼职的组织机构,没能给学生兼职提供更多的兼职信息和兼职途径以及给学生兼职足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对学生兼职的行为管理失效。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遇很多不合理的对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兼职具有一定的共性:寻找兼职途径有限,兼职种类比较单一,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较密切,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课余兼职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学校给予的关注,指导和引导不够。

3.在兼职中获得锻炼,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增长社会阅历已成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主要目的。

4.当前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部分学生能合理安排兼职,使兼职和学习和谐展开,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合理安排课余兼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5.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薄弱。

6.当前保护兼职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缺乏,社会和政府对兼职大学生的从业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合法权益在兼职过程中屡遭用人单位的侵犯。

4.2 建议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折射,应该引起学校,社会各方的重视。

1.学校应把学生兼职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管理中,使其良性发展。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兼职指导和引导,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社会和政府应对相关法律条文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对兼职大学生的权益加以保护,对用人单位加以规范,监督并加强管理。

3.作为劳动关系一方的兼职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和承受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应对兼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兼职顺利的进行。

4.兼职的大学生要合理安排兼职和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学习和兼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2004,(9).

[2]陈力.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经索,吴亚子.《大学生兼职情况报告》[J].青年研究,2005(19).

[4]李鸿建,曹婷.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5]邓岳南.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

[7]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J].理论观察,2006,(1).

[8]何烨.大学生兼职,影响学习吗[J].成才与就业,2005,(19).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粤西地区4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对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兼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查法

2012年7月~2012年12月, 课题组成员多次赴高校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1.2.2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统一制定《高校体育生兼职情况调查表》, 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2011年9月。共发放问卷500份, 其中400份发给高校有兼职经历的体育生, 回收341份, 剔除无效问卷17份, 回收有效问卷324份, 有效率81%。对用人单位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2份, 有效率72%。

1.2.3 访谈法

访问了4所高校体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22家用人单位的人事干部, 同时, 利用对体育生培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所调查学校的体育生进行访谈。

1.2.4 文献法

查阅了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法规性文件和近十年来有关大学生兼职方面的资料。

2 研究结果

2.1 对体育生兼职情况的调查

2.1.1 做兼职目的

在对有从事兼职工作经历的324名体育生调查中, 回答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的占总人数56.9%, 其次是赚钱为目的占30.3%。这表明, 由于社会变迁、社会资源供需状况的变化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双向选择, 对体育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促使他们提前告别校园里的生活, 将目光早早地投入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现实生活问题上。可见, 大多数体育生能够清醒认识到从事兼职的积极意义和目的, 兼职行为是理性的。

2.1.2 获取兼职的渠道

由于体育生身在校园对兼职的途径了解不是很广, 尽管需求强烈, 可真正能找到一个合适兼职岗位的人数实际并不多。通过调查访谈发现, 63.6%体育生都是通过同学、亲朋好友介绍才走上兼职的岗位, 排除这条寻找兼职的常规渠道, 目前其他获取兼职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网络、校园BBS、职业中介和招聘广告。在这几条渠道中, 校园BBS在信誉方面有较好的保障, 但由于其发布的信息量少还远远不能满足体育生的需要。

2.1.3 兼职对学业的影响

78.2%的体育生认为从事兼职要分出部分精力和时间, 对学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 有些体育生甚至为了做兼职而经常旷课, 以至于严重影响到课程学习,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宜提倡。在国外, 学校为防止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 对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时间, 通常规定有一定的限制,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而我国在这方面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指导[2] 。

2.1.4 安排做兼职工作的时间

90.8%体育生能够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 利用课余、周末时间从事兼职工作, 需要请假的占5.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请假的这部分学生并不是天天都不上课, 只是事情急需完成不得已为之。可以看出, 大多数体育生还是能够正确处理学习和兼职的时间分配关系。

2.1.5 兼职工作性质

体育生从事兼职的工作性质来看, 以短期“打工”为主, 占到68.8%, 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校外打工中, 多数是以推销、培训、家教、中介等服务性工作为主。

2.1.6 兼职与专业的相关度

体育生从事兼职人数虽然很多, 但多数与体育专业不相关, 体育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比较低, 与专业“不相关”的高达66.9% 。通过访谈了解到, 造成兼职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一是用人市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过少, 体育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 反映体育生寻找兼职途径的有限和机会的缺乏。二是少数体育生对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并不感兴趣。三是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生想通过兼职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 更好地认识自己。

2.1.7 对所兼职工作满意度

在问及对从事兼职工作满意程度时, 72.7%的体育生是满意或很满意。这说明兼职工作尽管辛苦, 报酬不是很高,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行为表示认可, 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2.1.8 兼职获得的报酬

因部分体育生不肯明确登记兼职所得的实际报酬, 只提供收入大致范围, 因此, 在统计中我们将报酬收入按区间重新划分, 结果显示, 收入在200~800元之间, 占到75.2%。通过实地调查了解, 按工效和劳动量计算, 大多数体育生兼职所得报酬与在职人员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体育生兼职基本上是劳动支出大于经济收益, “工”大于“酬”, 这说明多数体育生兼职付出劳动与实际报酬并不成正比, 是廉价的体力劳动。

2.1.9 兼职收入用途

42.2%的体育生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 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32%的体育生将其作为额外零用钱, 如改善伙食。25.8%的体育生将其积累, 作为长久投资, 如旅游、购物等。

2.1.10 兼职对未来学习、工作的影响

81.5%的体育生认为通过兼职工作改变了自己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看法, 兼职对将来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 只是大小和程度有待时间检验。

2.2 对用人单位情况的调查

2.2.1 用人单位聘用体育生的原因

年轻、有活力, 接受新事物快的占51.3%;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占33.8%, 给体育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的占43.8%, 为了发现人才, 日后为我所用的占11.3%。

2.2.2 用人单位聘用体育生的方式

通过广告招聘占46.2%, 员工介绍的占19.2%;学生自主前往应聘的占29.5%;其他形式招聘的占4.3%。

2.2.3 用人单位聘用兼职体育生的态度

对于体育生的兼职非常欢迎, 只要有岗位就会聘用的占88.6%。但大多都是短期或临时的, 短期聘用兼职体育生的占77.5%。

2.2.4 用人单位对兼职体育生的专业要求

专业对口的占21.8%, 不注重专业的占65.3%, 其他占12.9%。

2.2.5 用人单位认为合理的兼职大学生报酬

500元/月以下的22.3%, 501-1000 元/月的43.8%, 1001-2000 元/月的占28.3%, 2001元/月以上的占5.6%。

3 问题分析

3.1 对体育生兼职的不同看法

体育生在校从事兼职理由很复杂, 以解决生活困难为目的兼职人数并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 驱使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兼职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对于体育生课外兼职, 现在包括学校、学生、家长等社会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1) 多数体育生认为,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比其他专业的就业率都低, 兼职有机会接触社会, 对学习和能力提高有帮助, 为就业做铺垫。同时, 在校兼职能够使课余生活丰富充实, 吸取课堂中没有的“生活经验”, 尽管兼职难找且工作辛苦, 收入有限, 他们还是满意自己的兼职历程。2)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体育生兼职看法却有不同, 他们认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不可因兼职影响学业”, 父母送子女上大学是来学知识, 而不是来打工挣钱的, 否则直接让他们去打工好了。3) 社会用人单位则认为, 兼职有利于体育生适应社会, 加强与人沟通能力, 为专业拓宽知识面, 帮助体育生尽快体验工作的艰苦、社会的复杂、岗位竞争的激烈,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体育生比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更易被用人单位接受[3] 。

3.2 体育生兼职的意义

对于体育生大学期间兼职无疑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是体育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 是体育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1) 兼职有利于体育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文凭只是敲门砖, 找工作, 关键是个人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用人单位非常关注应聘者是否具有工作经验, 因此, 体育生通过兼职提前积累工作经验, 可以为找工作做准备。体育生兼职打工的内容一般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 通过兼职打工, 体育生可以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人生, 扩大交际面, 提高日后工作的竞争力。兼职还可以使体育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 同时也可以体味生活的艰辛, 体育生通过兼职锻炼自己的能力, 使他们变得成熟, 更能适应社会, 在未来的竞争中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2) 兼职可以使体育生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 体育生课外兼职主要是补贴家用, 增加社会经验, 获得物质上的利益。对于经济有困难的体育生来说, 通过兼职打工可以使他们在生活上维持生活所用, 减轻家庭负担, 兼职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对于其他体育生, 课外兼职除了是为了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外, 其中一部分体育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能自给自足, 求得人生独立。他们可以为自己的一些额外消费不再向家长伸手而得到自尊心和精神上的满足。笔者认为, 不管课外兼职的体育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为毕业后就业增添砝码, 还是为了可以获取一些生活费用, 减轻家庭负担, 体育生课外兼职的动机和出发点都是好的, 同时, 课外兼职经历对于体育生人格的完善也是有好处的[4] 。

3.3 体育生兼职所遇到的问题

凡事有利必有弊, 体育生课外兼职也不例外。不可否认

的是, 随着体育生兼职现象越来越普遍, 体育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浮现出来。1) 兼职与学业的冲突。体育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尽管兼职能够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带来一定经济收入, 但如果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在兼职上, 而忽视专业知识学习, 学不到扎实的基础知识, 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当前, 面对学业与兼职的冲突, 部分体育生思想上出现了误区, 对学习的认识出现偏差, 他们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 在基于欲望的消费观的支配下, 迫切需要用金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宁愿请假、逃课也要去工作, 甚至出现为赚钱而退学的现象, 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对体育生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做兼职单纯是为了赚钱, 浪费现有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是前途, 从长远看是不利于体育生发展的[5] 。2) 兼职与专业关联性不强。当前, 多数体育生所兼之职与自己学的专业课程不相关, 而且, 较大比例的体育生对兼职是否与专业相关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所从事的兼职工种大部分属于服务行业, 兼职工作许多是最机械的工作, 如节假日做促销、发传单、在酒吧、KTV做服务员、为商家站柜台等,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临时性和偏体力性, 技术要求不高, 能随到随学随做, 属“短工”型, 根本不能起到什么锻炼能力的作用, 更是不能起到对专业课程学习促进的作用[6] 。3) 安全与权益保护意识薄弱。体育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 但毕竟尚处于心智逐渐成熟阶段, 社会经验还十分不足, 各种防范意识还不够。当前, 体育生在兼职过程中人身安全、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被中介公司骗收中介费, 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 非法收取培训费、服装费和押金以及滥用试用期, 女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遇性骚扰。这说明当代体育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 在找工作时, 对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缺少了解、缺乏警惕性, 忽视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或合同, 而且, 往往在权利受侵害后, 有些体育生忍气吞声, 自认倒霉, 而不是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加强权益保护意识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7] 。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驱使体育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兼职是来自于就业市场的压力, 增加社会能见度是体育生选择兼职工作的主因。

2.兼职有利于体育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是体育生实现自我价值, 提前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3.体育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低, 兼职的经济收益与成本付出不平衡。

4.体育生权益保护意识薄弱, 兼职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2 建议

1.高校应将学生兼职纳入学校管理职责范畴, 制定相应的政策, 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 保护学生的兼职合法权益。

2.扩大高校“勤工助学”的职能, 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勤工助学岗位。

3.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体育生兼职的社会实践的认识, 加强体育生职业水平教育, 提高体育生自身素质, 增强就业能力, 为体育生提供兼职市场服务, 主动引导体育生合理、合法、适当的从事兼职活动。

参考文献

[1]哈增红, 梁勇, 张雷.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21) :81-82.

[2]陈力, 张学义, 叶金明等.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5 (6) :40-42.

[3]曹建华, 邵立群.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5 (4) :74-78.

[4]唐其宝.大学生校外兼职利弊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9) :59-60.

[5]朱欣.大学生兼职行为对其学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0) :174-175.

[6]钱结海.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10) :50-52.

高校学生兼职导游员 篇5

1 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兼职给大学生带来收获的同时, 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在兼职过程中遇到一些风险或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陷入困境,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兼职对学业产生影响

1.1.1 兼职工作与学业的冲突

根据调查发现, 无论兼职工作是何种类, 兼职时间长短与否, 都与大学生的学业有不同程度的冲突。一般来说, 学生会寻找周末时间的兼职, 尽量不影响上课。但兼职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一般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看书或去教室自习, 但开始兼职后, 课余时间被占满, 而且兼职一般较辛苦, 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据调查, 还存在一部分为兼职而逃课的学生, 其中一些人是为赚取生活费, 也有一些人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消费需求而选择逃课去打工。

1.1.2 兼职工作与专业有关

很多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选择较为盲目, 看到招聘岗位只关心薪金, 很少考虑所提供的岗位与所学专业有关系。再者, 一般兼职劳动力市场为兼职者提供的工作一般多为体力劳动, 如服务员、商场促销、发传单等, 很少能用上专业知识。

1.2 兼职权益得不到保障

1.2.1 权益屡遭侵害

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侵害大致归纳为“骗财、骗色、骗力”三骗[2]。如图1所示, 一些打着兼职中介机构的幌子以虚假信息骗取中介费。有的大学生单纯地认为付出总有回报, 并未与打工单位鉴定任何协议, 干完活却遭拖欠工资, 也有在打工期间受伤或死亡无人负责的现象。更有甚至有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单纯、缺乏社会经验、易轻信他人的特点, 利诱甚至设计陷进威逼大学生进行色情交易。严重危害大学生的权益。

1.2.2 缺乏法律知识, 维权困难

现今, 我国关于大学生兼职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意识或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造成很多损失。大学生维权难的关键还在于大学生兼职时若不签订劳动合同, 则不能依据《劳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大学生兼职”的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2.1 对大学生兼职缺乏重视

大学中除课堂教学之外的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来负责。大学教育管理中由于老师管理的学生较多, 而且不像中小学生管理那么细致入微, 不会详细询问学生在校外的兼职情况。另外,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兼职招聘传单、海报、小广告等未受到学校的重视, 学校一般只会关注小广告之类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并不会关注广告内容。招聘广告随意进入校园, 很多带有欺骗性质的招聘广告混在其中, 学生无法辨别真伪, 上当受骗现象普遍存在。

2.2 无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尽管很多大学开设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加以管理, 但校内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多数学生只能寻找校外兼职, 然而却未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校外兼职无明确规定, 没有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无法对学生校外兼职进行有效、系统、长期的指导和管理, 使学生兼职处于一种盲目、无序、混乱的状态。同时, 缺乏对于兼职的规划教育, 未将兼职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使得学生对兼职没有清晰合理的计划。

2.3 缺乏对学生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指导与服务

学校一般只开设法律基础课程, 未开设与兼职相关的法律课程, 缺乏对兼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指导与服务, 一些权益受损的学生想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知该向哪个部门反映, 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权, 一些学生面对维权需支付的诉讼费用往往会望而却步。

3 高校教育管理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

目前, 国内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并无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 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3.1 努力发挥教育功能

3.1.1 加强价值观教育

兼职是大学生从学校教育向社会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 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及价值观都处于一个不稳定且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2]。高校教育应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不能单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甚至耽误知识的学习。

3.1.2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大学中在法律基础课程的讲授时, 应结合大学生兼职中权益屡遭侵害的现状, 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 或开设专门的与兼职相关的法律课程,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劳动合同法、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学生兼职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如遇到权益侵害时, 能有效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 注意保留如发票、短信、电子邮件、数据等有效证据。在兼职过程中遇到权利侵害时, 要理性对待,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懂得维权, 善于维权。

3.2 设立兼职指导机构

3.2.1 搭建平台, 开展培训活动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一方面, 建立官方兼职网络信息平台, 拓展大学生兼职信息来源渠道, 使学生从此平台获取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同时, 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报告会、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帮助。

3.2.2 开展针对性辅导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掌握所管理学生的兼职情况, 建立兼职学生档案, 密切关注兼职学生的动态, 在平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在兼职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给予建议或提供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个别关注, 开展针对性辅导。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兼职情况, 避免学生因需解决生活问题急于赚取生活费, 急于求成, 容易遭遇兼职“陷阱”, 陷入困境, 甚至误入歧途。

3.3 将“兼职”计划融入职业生涯规划

加深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 把兼职当成“职场预热”, 通过兼职检验自己是否适合理想职业, 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做出调整。有些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与专业较贴近, 也是走上社会希望从事的职业。在招聘时, 很多单位会要求学生有工作经验,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兼职是积累工作经验的很好途径, 所以,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将“兼职”考虑进来, 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目标设计, 将兼职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 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应成为学校、学生、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3.4 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有着监管义务, 除了在校内提供兼职岗位外, 学校应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努力拓宽渠道, 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并完善兼职服务平台。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备案后, 进校招工, 恐怕是当前背景下, 保障大学生兼职最稳妥的一条出路。

兼职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对于大学生兼职的研究很多仅限于对大学生兼职的动因以及现状调查, 只是现象反映,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对兼职所起作用的研究非常少。就目前而言, 大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兼职抱着一种不关心, 任其发展的消极态度。高校教育管理者在看到兼职对于学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 更要看到在兼职中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 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指导。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兼职”的学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就高校教育管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提出了努力发挥教育功能、设立兼职指导机构、将“兼职”计划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校企合作等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兼职

参考文献

[1]张俊杰, 姜晓文, 刘春帅, 等.大学生兼职基地化管理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J].新西部, 2012, 20 (9) :311-314.

[2]刘珊珊.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汽车安全技术下一篇:放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