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创业(共12篇)
战略创业 篇1
摘要: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创业教育在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不仅为社会培养自主创业的企业家,还为社会培养创业复合型人才。从实际的创业教育需求进行分析,岗位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方向,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一定的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让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完成创业等。文章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岗位创业,创业教育,转型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重视教育,并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社会培养创业人才。当前,在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岗位创业导向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岗位创业人才也是社会发展中的稀缺人才,所以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需要实施岗位创业教育。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的转型发展,既是创业教育的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
一、岗位创业教育的特点
( 一) 对象范围广
从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自主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在受教育时立志要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但是其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岗位创业教育有效地将自主创业的范畴进行了扩展,将大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等进行塑造和培养,让大学生带着创业者的心态,进行岗位经营,并在工作岗位上,开拓自己的事业,获取成功[1]。所以岗位创业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其教育对象的范围较广。
( 二) 目标实际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产生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为大学生开创更多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创业教育不断进行和发展,很多开展创业教育的学校认识到创业教育并不是进行创业家的培养,所以开始以岗位创业为导向,进行创业教育的改革、转型发展。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将人才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业个性等进行培养和提升。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其主要是对人才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创业基础等进行培养,主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岗位创业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就业实力、创业素质、就业竞争力提升。
( 三) 与专业密切结合
在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自主创业教育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共性的角度,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开设的公共课程具有片面性,没有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创业领域、方向等进行分析,所以学生应用的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造成创业教育的指导性不强,进而影响学生的创业。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围绕着学生的岗位需求开展,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结合,进而让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促进创业项目的完成[2]。
二、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 一) 学生的受益面窄
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自主创业教育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进而忽视专业精神等的传授和培养。但是从近几年的高校创业情况分析,实施创业教育的高校逐渐增多,而创业课程的设置非常有限,而且创业课程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进而造成了创业教育的受益面较窄。因为创业教育的受益面较窄,所以只能应用到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上,而无法满足不同地域、专业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股动力,创业知识也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创业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有不断优化,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提高创业教育效果[3]。
( 二) 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脱节
自从创业教育实施之后,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不断地推进和实施,国内部分高校充分地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创业教育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创业教育的积极推广和开展。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应不同,需要结合专业知识。但是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都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互不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脱离,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所以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参与其中,无法保证创业教育的深度。此外,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与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不符,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加重了教育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脱节现象。
( 三) 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需要得到一定的制度、体系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成熟,创业教育的内容较多而且非常复杂,进而造成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机构分散,创业教育没有制度保障,创业教育的管理、实施等方面的制度也不完善,进而造成创业教育资源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造成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缺乏、存在缺陷等,制约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完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制定等,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朝着岗位创业教育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和质量,结合岗位创业导向,进行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研究,为社会培养更多岗位创业复合型人才。
三、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
( 一) 岗位创业导向教育理念与特点
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基于岗位创业导向,培养人才的岗位创业能力、精神、责任意识等。高校的教育教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与技术的结合,突出高校人才教育的创新[4]。当前创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限制,为了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从社会发展需求上入手,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需求,进行创业教育的创新、转型发展。在进行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中,对创业教育理念进行转型、转变有重要的意义,创业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岗位专长等,加强岗位创业教育理念的转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岗位创业导向,进行创业教育理念的转型,以岗位创业教育为目标,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同时让大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而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自主创业人才、岗位创业人才,将接受创业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企业家的可能性较小,也不切合实际,还会造成大学生盲目地进行创业等。岗位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转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岗位创业能力。
岗位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很多,例如,以人才培养为主,将岗位创业导向融入其中,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将创业教育内容、规模等进行完善,使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互融合[5]。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以大多数大学生为教育对象,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等。创业不仅是创业实践,还是一种思维、行动,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部分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以岗位创业为导向,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企业家思维等进行培养,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 二) 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转型策略
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将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创业实践等进行整体的转型构建,进而促进创业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基于岗位创业导向构建创业类通识课程
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不同,在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中,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能力、思维等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面向全校的师生,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优势。创业教育一般情况下为选修课程,进行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关注,在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也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创业教育中以自主创业者的培养为教育目标,在创业课程的设置的过程中,将专业实施和岗位创业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岗位创业教育研究。以岗位创业为指导,邀请企业家、创业家到校参与创业讲座等,在创业教育中可以开设创业学、小型企业管理、风险投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创业营销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开放性、跨学科性等,在岗位创业教育中,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相关的体系、机制。
2. 建立专业创业类课程
在我国教育教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为了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在专业教育中,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创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的专业信息等,都对专业创业类课程的设置和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并将多种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专业的创业类课程体系中,进而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在国外,创业教育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条件,大型企业、小型企业等涉及众多专业知识,所以在国外的创业教育中增设了很多的课程,例如,游戏产业、能源行业等,且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并结合专业特色,让不同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在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创业课程的安排空间有限,所以需要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引入到专业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业元素,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素养进行培养。因为专业性质的不同,文科和理科专业实施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理科侧重于实践,文科侧重于理论。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专业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诱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 加强岗位创业实践教学
通过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岗位创业实践教学。在岗位创业能力培养中,对学生的岗位创业认知、岗位创业训练、岗位创业实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其全面地深入到学生的创业实践教学中[6]。创业创业训练是一种创业实践教学方法,其通过灵活性、创造性、多领域等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有目的地设置创业教育情境,对学生的创业感知、领悟能力进行培养。在岗位创业训练中,设置挑战项目,增加职业岗位或者是与创业相关的管理岗位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岗位创业。岗位创业实践教学,需要将创业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实习、毕业设计等加入,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岗位意向,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自主创业。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素养等进行培养。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自主创业的企业家,还是为了培养有岗位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岗位创业为导向,进行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在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中,结合岗位创业教育,加强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岗位创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思维等的提升。岗位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帮助社会解决一定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3.
[2]祖静.构建创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2):9-12.
[3]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4]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5]徐小洲.岗位创业: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之道——兼评黄兆信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1-4.
[6]汤晓玲.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39-41.
战略创业 篇2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发布日期:2008-09-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本文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问题试作粗浅研究探讨。
一、创业带动就业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副部长张小建在2008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界定,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关于创业。创业是指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企业、合作组织或者开办新的项目、开展个体经营的活动。第二,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创业者创办的新企业和新项目,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第三,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积极就业政策中最活跃、最具能动作用的一种机制。政府应该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积极鼓励,优化创业环境,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从过去消极被动的对待甚至是束缚创业的态度,转变为积极去推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由此构建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二)创业带动就业提出背景 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在总结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报道,创业带动就业的提出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90多万人就业,“十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其次,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时,许多下岗职工不是等着国家或企业给自己重新分配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艰苦创业,不但自己当上了创业者,还带动或帮助同自己一起下岗的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第三,是着眼于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当然也就小。目前,不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就业时多数都是托亲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地去创业、去办企业。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
二、创业带动就业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最活跃、最有效的举措,它既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将其归纳为“一句话、三层次”内涵。
“一句话”: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层次”:一是统筹城乡经济,拉动大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成为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当然,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已处于破解过程中,“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城乡二元经济的转换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人的问题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开启了冲破二元化牢笼的先机,同时也是终结二元化经济的标志。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我国国情来看,发展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将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创业经济”也谓“老板经济”,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创业经济”将成为城乡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二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大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无差别的就业、培训、维权服务,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的核心是城乡就业岗位的共同开辟和增加,也就是打破思维定势,既要抓好城镇就业,注重在城镇寻找就业岗位,解决城镇人员就业问题,也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挖出农村就业的潜力,农村就业空间巨大,就业前景广阔,要将城镇就业向农村延伸。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培训、大就业、大市场,形成市场就业大格局。
三是统筹城乡致富,全面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富民为本。在我国主要是:以十几亿人口为本,而不是以部分人口为本,提高十几亿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他们的人类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机会,提高他们分享发展成果的能力。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即实现共同富裕,从整体上推进城乡致富,共同致富,从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国内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启示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就业持续扩大,增强就业拉动能力,统筹城乡就业,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再促进就业增加。创业带动就业丰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内涵,扩大了就业工作领域的外延。从国际情况看,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业活动风起云涌。过去的30年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当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在198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2005年美国有2500多万个企业,其中,99%是小企业,小企业的销售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就业人数占总数的54%。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实践证明,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条件下,一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人实现就业。据国家小额担保贷款数据显示,自2002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开办至今,全国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额达175亿元,近三年来每年发放额都超过40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78.9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贴息资金19.37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成为下岗失业人员脱困致富的“加速器”和培养各类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和帮扶,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直接和间接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功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扩大就业调控目标的实现。另据资料介绍,浙江省可谓创业大省,其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不仅为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吸纳了75%的就业人口。解读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支撑温州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10万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对温州经济贡献率达90%以上。在温州,一只打火机、一双皮鞋、一个低压电器产品,开发了无穷商机,孕育了数万老板,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再以苏中县级市如皋为例,当前“创业经济”也是突飞猛进,这里正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力创企业、企业创大业、创业带就业”的全民创业热潮,特别苏通大桥开通后,“大桥时代”的到来,让正式融入了上海90分钟经济圈、接轨上海“桥头堡”区位优势的如皋市“创业经济”产生勃勃生机,整个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仅2007年,如皋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2500多人。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个体工商户8240户,私营企业2821家、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59.53亿元。如皋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8亿元,财政收入19.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8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85元,如皋市因此荣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如皋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由原下岗职工张英田创办的江苏英田集团,从创始初期东拼西凑80元起家的飞达铸造厂发展到如今上亿资产的集团企业,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吸纳人员就业4800多人,集团还下设8家子公司和1家汽车研究所,并跨省组建了“江西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目前,集团形成了年产农用车15万辆,柴油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突破30亿元;由如皋藉在锡打工农民马斌返乡创办的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1996年创办以来的11年间,发展成果辉煌并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输变电密封件、复合空心绝缘子生产企业,输变电密封件市场覆盖率达60%以上,复合空心绝缘子的市场覆盖率达100%,研发的新产品全部填补国内空白, 吸纳人员就业2600多人;由招商引资来如创业的上海藉老板陈强,于200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落户在如皋港区的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企业实现了创大业的目标,目前累计手持合同订单99条,约1800万载重吨、80多亿美元,进入世界造船企业20强,列中国民营造船企业之冠,特别是主打产品苏伊士型原油轮承接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约30%。总裁陈强表示,熔盛将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熔盛员工已达10800人,最近又新吸收300名大学生和300名技术工人就业,明年就业人数将达20000人以上。另据如皋市小额担保贷款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来,全市有289名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805万元自主创业,带动就业896人。其中,2007年以来新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490万元,实现创业就业127人,带动就业262人。
综上所述,笔者的启示是:创业将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战略选择。
四、加快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为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认清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笔者建议,当前要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以创业理念和创业文化宣传为先导,为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强烈氛围。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关键要靠科学创业理念,弘扬创业文化。创业理念、创业文化宣传,不能仅靠一次会议、一个报告、一篇文章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靠多形式、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创业带动就业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舆论引导,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宣传工作措施。笔者认为,长春市《创业大讲堂》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市2007年启动了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创业宣传活动--《创业大讲堂》,当地市委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主流媒体《长春晚报》具体承办,驻长春新闻媒体《成功》、《跨跃》、《职教时空》、《创业天下》、《财富》、《民生》等不同媒体广泛加入,成功探索并搭建了部门工作与新闻媒体合作的宣传平台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样,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值得学习推广,在温州人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创业因子,温州人愿赚别人看不上眼的小钱,利润哪怕只有一厘,他们一样要赚;温州人并不满足于小打小敲,有的人甚至“胆大包天”,敢于承包飞机航线等等,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值得解读。因此,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必须多形式,多措并举,除了借鉴长春《创业大讲堂》做法外,还有比如:举办不同规模的创业者论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图片展览、创业先进表彰会、创业政策下基层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强化宣传的好形式。总之,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工具和举办专题、专栏、专版等多形式,广泛开展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要实现从过去的单纯就业“找饭碗”到创业“造饭碗”的转变,要实现从过去单纯的“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单纯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家子意识,用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以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
(二)要以培训技能和创业能力提升为手段,为各类人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条件。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必须搭建创业培训平台,注重培训整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选拔范围,将具备条件、愿意从事创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吸收到师资队伍中来,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并定期开展教研交流、组织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以确保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必须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对象范围除城镇失业人员外,要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第三,积极开展SYB培训。要按SYB培训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定教材,严格组织教学,并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辅资料,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四,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因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劳动者要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通过等多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三)要以创业帮扶和政策完善为抓手,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宽松环境。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强化创业帮扶措施,完善创业激励政策。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建议始终坚持“三结合”原则:
一是政策创新与帮扶创业相结合。加快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要支持发展个体工商户,因为这是比较适合初始创业者的经营方式;要放宽“小企业”准入门槛,对初创小企业,按照行业特点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实行注册登记即时办理制,减少注册登记审查环节,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材料要求;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对组织起来创办“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服务型企业的,要免收管理、登记、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创办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带动就业的,要按政策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与此同时,要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重点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提高劳动者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
二是促进初始创业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相结合。初始创业是创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是更大创业,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资产重组、企业兼并和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互动并进的创业格局。比如:如皋市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全国109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签订人才、技术合作协议429项。并通过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等战略实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扩大融资方面,与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展开积极合作。2007年完成私募融资3亿美元资本金到账。目前上市工作全面启动,年内完成香港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约15亿美金,将投向海洋工程、修船、船用柴油机及配套等项目;在实施品(名)牌战略方面,强化“熔盛品牌”,先后与挪威DNV、美国ABS、英国LR以及德国G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方宣传扩大“熔盛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三是鼓励本地居民创业与吸引外来人员创业相结合。对各类创业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帮扶政策,保证权利平等、创业条件公平、创业成果得到保护,以吸引各类人员来本地创业。比如:随着开放能级的不断升华和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如皋市在大力鼓励本地居民创业和返乡创业的同时,积极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外来人员创业。据统计,目前如皋藉在外能人返乡创办的企业有1001家,总投资64.9亿元;2008年上半年,引进市外民资58.74亿元;一些高大新项目竞相涌入,如皋港区4个超亿美元、2个超10亿元的项目,省级如皋经济开发区3个超亿美元、10个超千万美元、8个超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这必将为如皋市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四)要以强化责任和协调服务为基础,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联动保障机制。根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创业带动就业有三个主体即:创业主体(指全社会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带动就业主体(指劳动者创办新企业包括合作组织、个体经营和项目)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主体(指政府)。对此,创业带动就业三个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和加强服务,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政府支持、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保障机制。
一要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经贸、工青妇、担保机构和宣传等部门单位担任成员,明确各自相关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定期沟通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增加创业指导职能,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网络,具体承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工作。建议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增设“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所需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创业带动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通报奖惩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注重协调服务工作。首先,要积极引进、开发、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经常举办创业项目展洽会,完善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机制,为自主创业者推荐符合地方经济特色、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积极探索创业项目开发奖励机制,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类创业项目的公开征集和评比活动,对创业成功和带动就业项目策划者给予适当奖励;其次,要积极打造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建设服务功能强、发展前景良好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场地、校舍楼宇等设施,经过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第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专家咨询评审活动。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专家教授以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政府部门人员,组成创业专家咨询评审队伍,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面谈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第四,要跟踪了解创业者的企业经营情况,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可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通过社团组织的建立,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常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推动创业健康发展。
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业带动就业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劳动保障部门孤军作战是难已做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依靠方方面面力量支持,才能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合力。比如: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业务牵头和统筹协调;财政部门要按政策保障资金到位;工商、税务部门要按规定办理证照、税务登记和落实优惠政策;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等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经贸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创业有关信息;工、青、妇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创业典型的培育;宣传部门及各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作者简介:
创业者的战略逻辑 篇3
从大量企业家的传记描述和现实的统计观察中,不难发现创业者多数是草根创业,即俗话所说的“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如果一个人创业之初就有雄厚的资本和巨额的规模,那么这样的人不是创业而更可能是继承。
如果对照经典战略理论框架,如SWOT分析,就可以发现经典战略理论对于创业者制订战略无能为力。比如,有些创业者既无学历,也无专业知识,更无技术和资金,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走投无路”才被迫创业,但不少人却创业成功了。如果按照SWTO分析框架,“S栏”可能是空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而“W栏”则可能填写得满满的,即只有弱项没有强项。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企业战略,连企业是否应该成立,能否活下去都是问题。
从创业的角度看,经典战略理论很难找到应用价值,但我们并不认为创业企业不需要战略。经常有人把不符合经典战略框架的企业说成没有战略,这是严重的误解,只能说是没有经典式战略。
我们认为,既然创业企业很难适用经典战略理论,那么,就需要找到一种适应创业企业的战略逻辑和战略模式。
按照波特在《竞争战略》中的描述,战略的构成要件是:产业的机遇与威胁、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弱点、主要执行人员的个人价值、更大范围的社会期待。
波特的这个战略构件是很全面的体系,但现代理论体系要求结构化的框架体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理论体系,而只能称为管理思想。比如,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就是结构性很突出的模式,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逻辑性极强的思考和分析工具。然而,波特的战略模式只解决了其战略构成要件中最容易形成结构框架的部分,以至于它只适用于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的企业,比如,对于几乎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创业企业,波特的战略模式就无能为力了。
根据波特的战略构成要件,我们提出创业企业战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是产业(或市场)机遇;二是创业者的个人价值。
机遇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构件
华为的任正非说,正是因为对于通信行业的无知才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任正非聘请经典战略专家做过咨询,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但是,谁叫任正非在做通信产品代理的过程中发现了机会呢?《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二条写道:我们的经营模式是,抓住机遇,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的市场营销,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这就是创业者战略的典型形态。
机遇不仅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而且给予超额利润。任正非的论述多么精到!
学界和社会一直对一个现实迷惑不解:职业经理人群体通常学历较高、专业扎实、历练完整,而企业家群体,学历不高、专业训练不足、缺乏职业历练的人所占比例远远超出人们想象(有专业门槛的一些行业例外)。以至人们形容“有文化的当老总,没文化的当老板”,甚至有人借此指责教育体系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中国存在,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如果理解了机遇是创业的重要战略构件,那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变得比较容易。因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专业训练越高,就越容易脱离基层或一线,从而越不容易发现创业所必须的机遇。
对于创业者而言,机遇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资源,是可以在没有任何其他竞争优势情况下唯一的竞争优势,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战略要件。经常有创业者拿着资金找项目,这样的创业成功是很难的。
几乎所有的战略理论和模型都关注机遇的作用,但经典战略理论的机遇与创业者的机遇完全不同,一种是可以分析、预测的机遇;另一种是只能发现或洞察的机遇。
无论何种经典战略模式都难以推导出比尔·盖茨和戴尔创业时的战略机遇,当他们抓住机遇后,所有希望复制者都没有成功。
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机遇是无法预测的。
波特所关注的产业机遇是按照某种模式可以预测的机遇,它实际上是一种趋势。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专家和咨询机构虽然分析和预测了机遇,自己却并没有去抓这样的机遇。从这个角度讲,这种战略模式天生就是为成功者服务的。
创业者的机遇与波特所指的可以预测的未来机遇不同,它是一种现实的机遇,甚至可能是一闪即逝的机遇。
创业者的机遇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在企业与市场的界面发现的一种有利的意外。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机遇存在于组织之外。因而在组织与市场界面的人更容易发现机遇。前面讲过,受过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人更容易远离一线,那么,他们发现机遇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二是它是一种意外。多数人对意外的反应是视为不利因素,视为问题。所以很多一线人员并不会成为创业者和企业家,这就是他们对待意外的态度决定的。创业者通常有一种被称为正向思维(或积极思维)的思维方式,即关于发现问题的有利面。
当然,作为创业战略,我们不能把偶然发现的意外视为战略,但是,如果这种意外是可以复制的,是可以程式化的,是可以上升为方法论,并且可以研发出一套战略工具,那么就可以成为一种战略。
定位论大师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中提出一种全新的战略观点: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他认为要找到成功的战略,需要副总裁级管理者深潜一线。特劳特的这种战略思维,实际上就是成功创业者的战略变成一种模式。正因为创业者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靠这种战略就能够“从无到有”,那么正常经营的企业岂不是能够靠这种战略实现“从有到多”?
第二,机遇具有时间效应。
如果比尔·盖茨和戴尔等到大学毕业时再创业,同样的机遇还存在吗?
美国IT业的大佬们,有太多的人没有等到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大学毕业了,机会可能也没有了。
大型企业的战略调研、制订和实施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创业的机遇可能一闪即逝,具有时间效应。所以,面对机遇,快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成功创业者的特点。
企业家本人是战略的主要构件
创业企业,创业者本人就是一台戏。所以,创业老板通常有孙悟空一样的本事。按照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描述,在企业的孕育期,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资金、技术等,而是创业者的决心、毅力和耐心。
虽然机遇对创业很重要,但许多创业者本身并没有认识到,所以,在创业过程中等待机遇、发现机遇就不再是一个知识性和专业性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很多人只看到了创业者爆发、崛起的那一刻,没有了解在此之前的蛰伏和等待。
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学历、专业对创业并没有特别的价值,甚至还有负向价值。据我们了解,高学历的创业者通常比低学历的创业者有更高的期望、有更迫切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期望和心情创业,是很难面对创业成功之前的困难和心理折磨的。
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把企业营销的演进过程分为“企业家的营销”、“惯例化的营销”和“协调式的营销”,这充分说明了创业初期的营销常常打上了创业者的烙印。实际上,创业企业的战略也是如此,我们不妨把企业的战略演进也分为“基于创业者个人和机遇的战略”、“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基于产业和趋势的战略”。
研究经典战略理论和模型可以发现,“安全地前进在正确的方向上”几乎是所有理论的隐含条件,然而,对于创业企业却不同,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前行,因而,如何在资源稀少、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制订战略,就需要独特的战略逻辑。(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战略创业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技能,战略研究
一、文献概述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应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方面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1) 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这3个变量对创业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有无工作经历、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政府政策和金融支持与创业行为呈现显著性正相关[1]。 (2) 学生的个人特质、在校经历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显著, 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也很显著;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另外, 前瞻性人格也会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2]。 (3) 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 而利益追逐对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 能够在个体特质水平之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背景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创业大赛对创业意向没有显著影响[3]。 (4) 感知创业价值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直接前因, 创业态度通过影响感知创业价值而对创业意愿的形成产生影响[4]。 (5) 创业卷入、知识储备、竞争强度、资源需求和管理责任是大学生创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创业压力源对倦怠各维度有显著性预测作用;控制感在创业压力源与倦怠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5]。
二、数据收集及实证分析
(一)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本文以职业谋划理论和期望效应理论为基础来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及背景资料和创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两大模块, 其中创业倾向及其因素模块分为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对创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认识和对国家经济形势及趋势以及社会创业环境的直观感觉五个部分。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00份, 共回收950份问卷, 有效问卷为902份, 回收率达86.3%, 有效回收率为82%。对于回收的问卷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审核, 对于含有缺失项的样本、雷同的样本进行剔除,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有效性。
(二) 被调查者的特征分析。从调研对象性别结构来看, 女同学占42.4%, 男同学所占比重为57.6%, 说明在性别结构均衡, 比较合理。样本有16.8%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83.2%的被调查者是非独生子女。收集的样本数据显现89.4%为学士学位, 3.1%的学生为普通硕士, 6.1%的学生为MBA学员, 1.4%的学生为工程硕士。调研样本主要分布在理工类、经管类。被调查的学生中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占11.6%, 参加过多次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占4.0%, 而未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84.3%, 说明大学生群体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计划的热情度不高, 参加创业活动的学生更是少数, 约88.5%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活动, 参与拥有知识产权的更少, 仅为2.1%, 见表1。
从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工作类型来看, 被调查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占56%;在小城镇生活的有15.0%, 在地市县级生活的占22.1%, 在省会城市或大都市生活的仅占6.8%。而其填写的父母工作在农村的占51.4%, 工作类型为城镇企业的有15%, 在政府工作的有8.9%, 在学校工作的占5.7%, 在科研院所工作有1.0%, 公检法军队工作者占1.1%, 经商者占16.0%, 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是来自于农村家庭。
从性别与参加创业竞赛活动交叉分析可知, 男性参加过一次创业竞赛的比例为12.8%, 参加过多次创业竞赛占6.5%, 而女性参加过一次创业竞赛为11.0%, 仅有2.10%的女性参加过多次创业竞赛。调查结果显示, 在校男同学参加创业活动的比例高于女学生, 男同学中参加过创业活动过程的占6.0%, 拥有部分产权的占3.9%, 参与过企业经营的学生占6.8%, 但是在被调查的女同学中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仅占2.10%, 拥有部分产权的为0.8%, 参与企业经营的为6.2%, 男性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相对女性而言较多, 性别是影响创业倾向的一个因素, 使创业倾向呈现差异化, 男性的创业倾向高于女性的创业倾向。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创业活动进行交叉分析可知, 非独生子女参与创业活动的比例稍高于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在拥有部分产权的比例低于独生子女拥有部分产权的比例, 其余的创业活动如参加创业活动、参与企业经营等比例均比独生子女偏高, 但是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参加过创业的比例均偏低。说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是否参加各种创业活动的影响不明显, 并没有使各种创业活动呈现显著性差异。
由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是否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交叉分析可知, 对独生子女来说, 约有8.10%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 8.10%多次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 但是对非独生子女来说, 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为12.4%, 多次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仅为3.2%。从整体来看, 独生子女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稍高于非独生子女, 参加创业计划的多次或一次创业计划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而未参加过创业计划的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性变化。
从成长环境与参加创业计划竞赛交叉分析可知, 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在农村、小城镇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较均衡, 而地市县级的比例稍微偏低;参加过多次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在农村和地市县级的比例基本相同, 而小城市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稍高于农村和地市县级市的比例。说明参加创业计划次数在来自同一生长环境的学生身上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参加相同次数创业计划在不同的环境中显著性变化, 选取参加何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选取直接参加创业活动的来自农村的比例较高, 而选择拥有部分产权的主要集中在小城镇, 对于参与过企业经营的小城镇、地市县级城市和省会大都市明显高于农村, 且小城镇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相当。
对创业倾向的平均值分析可知, 见表2, 大学生拥有详细创业规划的均值为3.4, 主动了解创业详细流程的均值为3.6, 为创业做好牺牲准备均值为3.3, 把创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起点的均值为4.3, 选课时倾向于选择创业类课程的均值为4.1, 认为创业不仅仅靠老师教得均值为5.8, 对创业感兴趣的均值为4.9, 在校期间或毕业3年内创业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均值为3.8, 有少部分测试题项均值较高为5.8和4.9, 但是大部分的均值较低。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技能的建议
(一) 高校需要采取的措施。学校作为学生和社会的中间桥梁, 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思维、市场观察力以及对创业的认知均可以在学校内得以培养。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的创业观念教育。 (1)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传授专业知识体系之外, 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交际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创业实践活动能通过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达到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 因此要有目的的尽可能多的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提高师资素质, 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我国多数大学的创业课程师资由非商科出身的学生辅导员经过简单培训担任, 缺少实际经验[6], 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 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 高校也可以从校外企业聘请具有实际经验的知识性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讲授大学的一些创业课程或兼任创业导师。这些措施结合起来能够使大学生对创业、及技能有直观的了解。 (3) 创立创业中心组织, 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其宗旨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创业实务的培训,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创业的各个环节, 掌握创业技能, 增长创业能力。
2.对国家创业政策宣传到位。高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起着牵线架桥, 研究辅导的重要作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优惠政策, 大都公布在政府门户网上, 由于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焦点不同, 一些政策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注意, 甚至有些学生并不知道这些政策的出台, 所以高校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和信息筛选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的团学部加强对就业和创业政策宣传, 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在高校内部成立政策宣传小组和网络咨询团队进行多渠道的解疑答惑, 比如信息的甄别。
3.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的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家庭积蓄、亲朋的借贷和银行贷款。虽然目前政府出台了垫款、税收、减免行政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是现实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短缺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此高校应该配合政府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 运用技术、专利、知识和担保等融资渠道, 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融资困境。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专项小额信贷资助支持大学生创业。
4.培养学生的逆商能力。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活动, 创业者应该具备一定抗挫力。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和失败, 其承受能力不可知, 为增强学生的承受挫败的能力, 高校应加强学生的逆商训练, 减少学生因创业失败而出现意志消沉状况。在逆商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倾向与心理特征, 来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抗挫能力和良好的应急能力, 并将教育内容设置为撞击学生心扉的生活化情景, 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与评判中, 完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建构、升华和积淀。
(二) 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1.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创业是一个主动地复杂的过程, 作为创业主体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流程, 提高自身的素质, 培养创业意识, 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 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自筹资金。通过独立创业和团队创业的方式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进行创业;其次, 在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研修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 夯实创业的智能基础, 平时要注重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善于多维观察问题, 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 特别要养成自己创业的勇气和敢于艰苦奋斗的意识, 加强对市场的分析与观察以及对市场机会的准确判断;再次, 要善于合作, 勇于实践, 自主创业不等于独立创业, 它需要团体合作, 需要多方面的扶持, 这就要求大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媒体等载体广交朋友, 积累有效的社会资源, 把所学运用到中去, 大胆地尝试, 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与反思。
2.把握好项目的定位。在项目定位方面, 大学生应该在政府或者高校建立的项目评估机构的指导下对其创业的项目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 使创业计划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特殊的群体, 那么在其创业中应体现出来, 要扬长避短, 尽量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与科技优势。一般来说, 大学毕业生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意型企业、智力服务型企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业比较具有优势。但是有些项目有较好前景和市场, 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作为后盾,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项目在寻求合作者无效的情况下, 应及时转变思路, 寻找其他的创业机会。
3.善于发掘现有的社会资本。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少是缺乏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联系, 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老乡, 甚至同学的同学, 其实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社会资本, 交往是双向的, 这就涉及到社会资本的互惠性。因此发掘这些社会资本关键在于平时应该注重与他们的交往, 并注重交往的方式与质量, 这无疑对于信息量的增加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大学生应加强与社会的交往接触, 参加兼职、打工、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是加强与社会交往、弥补自身社会关系单薄的重要途径, 并通过社会交往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 形成更大范围的社会关系网。H
参考文献
[1]赵恒平, 文亮.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报, 2010 (8) :185-188.
[2]郭洪, 毛雨, 白璇, 等.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 2009 (9) :69-74.
[3]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9) :154-156.
[4]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200-204.
[5]何伏林, 韦雪艳.大学生创业压力源、控制感与倦怠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2010 (5) :7-11.
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式论文 篇5
企业战略指的是企业为完成各项经营目标,在对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后,对企业将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做出一系列的谋划。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占据一席之地,与战略的优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创业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创业企业就需要凭借现有的各种资源,制定务实的创业战略,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一、创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般的现有成熟企业,还没有从理论层面形成专属于新创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成果,针对新创企业的战略研究,也通常是借鉴成熟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然而,由于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新创企业的战略目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必然与成熟企业存在差异。所以,研究企业创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将战略管理研究前移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由此填补和充实以往战略管理理论不够重视创业和战略管理融合研究的不足,从而使战略管理的研究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小微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至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创办之初缺乏科学的创业战略管理,以致从开始就没有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最终都难免走向失败。因此,研究创业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应用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帮助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系统思考整个创业过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务实可行的创业计划,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实现成功创业。
二、创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一)创业企业的战略准备
创业企业的战略决策人员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基础上,为建立科学可行的企业战略,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远景。创业企业决策人员需洞察本企业将要发生的业务变化以及市场可能出现的机会,对企业将要面临的市场竞争、技术以及管理等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通过提出富有吸引力且切实可行的概念,从而激活创业企业的战略。
2.确立使命。创业企业应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据,来制定出投资者及企业员工理解并为之自豪的、切实可行的使命。对国家,创业企业要有报国之情,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纳税,积极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对社会,要以促进社会繁荣与和谐发展作为使命,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员工,要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将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强大,进而产生自豪感。
3.制定战略。制定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将企业风险降至最低,从而确保创业成功。战略的制定需先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前,充分考虑战略的针对性与前瞻性,让企业投资者和员工对行动方向达成共识。创业企业领导人员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获得相关情报资源,再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方向相结合,进而根据建立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生产经营方案、制定3至5年的中长期计划、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程序,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总体策划。
(二)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1.成长战略的选择。任何一家创业企业都要经历长短不一的成长战略实施期,因为只有成长战略才能使创业企业不断拓展和壮大业务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的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所以,企业在创办之初就要根据自身的远景目标、功能定位和经营业务,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成长战略,如市场渗透战略、新兴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市场创新战略等。
2.竞争战略的选择。在确定了成长战略后,创业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业务层级或者事业部层级的竞争战略,这是指导和管理企业具体经营策略的行动计划。企业竞争战略设定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目标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市场特征,明确企业产品或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并形成优势地位的策略组合,比如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集中化战略和总成本领先战略等。
(三)创业企业的战略实施
1.战略实施的遵循原则。创业企业在实施战略时,为将战略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适度的原则。在实施战略时,由于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变化,执行人员就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合理改变战略内容,确保不对企业总体目标造成影响。二是统一领导的原则。在实施战略时,创业企业的领导阶层应统一领导,确保资源分配、组织调整、制度建立及信息沟通等工作协调进行。三是应势权变的原则。在实施战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实际与假设不同的情况,创业企业此时就要适当调整之前的战略计划,促进企业应变能力的提升。
2.战略实施模式的选择。创业企业将战略付诸行动的阶段为实施阶段,企业领导人员应以自身具体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战略模式,推动战略管理的实施,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创业企业可选择的战略实施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指挥型。此种战略实施模式指的是创业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战略后,要求全体员工严格实施战略计划,自己同样参与其中,并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搜集与掌握,从而为后续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变革型。此种模式指的是创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实施战略作为工作的核心,并在各部门的共同协助下,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及组织机构,通过采取新的激励方式,将投资者和员工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得到他们的认可支持基础上,促进战略实施成功率的提高。三是合作型。此种模式是指创业企业管理人员引导员工对有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问题展开讨论,并听取他们合理化的意见,确保做出全面、准确的决策,从而促进战略的有序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创业企业在实施战略时,应以自身的经营状态及发展程度为基准,混合或交叉应用上述几种实施模式,从而确保战略的实施符合企业实际。
三、创业企业的成长模式
(一)财务方面的成长
财务增长是创业企业最直观、最现实的成长表现,具体包括企业销售收入、总资产的增长,以及财务制度的完善等,随着财务的成长,创业企业的价值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财务制度与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等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它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外部的投资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组织方面的成长
在外部,创业企业的成长体现在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在内部,则表现在管理制度的逐步规范与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从而使得组织具备较好的柔性。除此之外,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愈发专业化,进而确保企业在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及快速成长过程中,能够对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与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三)人才方面的成长
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进步与成长,其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员工队伍,并以年薪制及股权制等制度,来激励员工,确保企业管理队伍的创新性及稳定性。此外,创业企业在纳入富有优势的人才资源后,便会通过角色转换来促进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在这一优势互补的整合过程中,企业的人才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成长发展。
结语
孙陶然:战略家更适合创业 篇6
在过去20多年里,他参与创办了6家企业。如今,这些企业中,蓝色光标已经是上市企业,而又一次创业所打造出的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首批获得央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
经过多年的努力,拉卡拉目前在全国290个城市的便利店中布设了5万多个刷卡终端。超市、便利店覆盖率超过95%。有过五次创业经历的孙陶然算得上是创业老兵了。
“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认准自己的目标。当年我们就是奔着缴费和网购走线下,这个方向瞄对了,因为市场有需求。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方向,比如便利店、超市。过去几年拉卡拉不做别的,就在便利卡里做信用卡还款,而且要把它做深做透。”孙陶然告诉《新领军》。
在孙陶然看来,创业的成功虽然需要自己的坚持和执行力,但前提是战略的方向一定要对。
“作为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最重要的是把战略想清楚,而不是事必躬亲去做多少具体的事情,创业者大量的时间应该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当然对于公司的领导人来讲,你的脑力劳动绝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的脑力劳动,而是把自己公司发展的战略先弄清楚,然后再去执行。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强调的是你的战略眼光以及你的高度;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讲,恐怕更加强调的是执行。换句话说,对于一个人如果你只能够去执行一个既定的战略,那你的水平是管理者的水平,但如果你能够去制订战略或者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去调整战略、制订新的战略,那你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领导者。”
◎对话孙陶然——创业那些理
《新领军》:创业初期,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陶然:所有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最难的我认为还是找准方向、找对人和找到钱。谁要是能把这三个问题处理好了,他基本上就度过创业期了。
《新领军》:你认为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孙陶然: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应具备多种素质,比如他有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知识储备、强大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毅力等,同时他还必须要有预见性,能够对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有前瞻能力,当然这个能力是他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看到别人没看到的地方、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思路、创新出别人创新不出的产品,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2008年底,我参加过一期联想CEO俱乐部会议,他们将主题定为“企业如何过冬”,柳传志亲自主讲。当时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有点杞人忧天。但没过几个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领军人物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新领军》:除了創业者的个人能力,有一个高效的团队应该也是很重要的。
孙陶然:一个伟大的公司必然有伟大的领军人物和强大的团队。创业不可能靠创业者单枪匹马,他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去理解他的理念、执行他的理念。当然一个高效的团队首先应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成员之间能够彼此信任、互相配合。能够带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也是对创业者的极大考验,他嗅觉一定要灵敏,能够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并且能够管理好这些人才。企业需要有一个灵魂式的领军人物,还需要有一支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团队,有主有辅、各司其职,才能把企业慢慢做大做强。
《新领军》:谈到公司我们都会说到它的商业模式,你认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有利于企业发展?
孙陶然:风险投资人总是喜欢充满想象力的商业模式,而不喜欢那些虽然赢利但短期看不出有多大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个时候,创业者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被资本所忽悠,对于你来说,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企业如何赢利,如何赚到钱。商业模式就是你赚钱的方式。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并且他们能够接受你的收费方式,你才能赚到钱,你的商业模式才是成立的。我相信,也许有不赚钱但有价值的企业,但一定没有赚钱但无价值的企业,先让企业赚到钱,这是创业的头等大事。
《新领军》:现在有很多公司采取先烧钱赚用户再考虑商业模式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孙陶然:光靠烧钱能催生伟大的公司吗?中国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还有后来的新浪、百度等,都用了10年、20年才发展起来。但你看现在很多企业成立3年就幻想着上市。先烧钱赚用户、做大规模这样的创业模式你说有吗?也有,但它只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些天才创业者才可以驾驭的商业模式,比如2000年互联网门户时代。资本与产业的结合虽然能够加快企业成长的速度,但企业的成长有其自身的逻辑,无限制地提速无异于拔苗助长。
好坏商业模式怎么区分,我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它应该是简单的,是有创意和创新的,可以低成本扩张,并且有门槛。一般来说,门槛很低、做起来很容易的商业模式,它是最容易先倒下去的。中国现在有很多复制国外的山寨版网站,靠着一个很有创新的“小主意”,被资本选中作为载体,一拨又一拨地资本注入,迅速催肥公司、然后先注入的资本部分套现,后注入的资本希望公司能够尽快上市,公司是好公司,故事是好故事,但如果被寄予过高期待结果会怎么样呢?
《新领军》:作为一个过来人,能否给有创业梦想的人一些建议?
孙陶然:如今,我国的商业环境变化很大,过去十几年下来有几个差别是不一样的。首先,现在的创业不仅仅是创业者来创业,各种各样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他们也在参与到创业里面,如果说20年前大家都是拿自己的一些积蓄或者自己跟亲朋好友借的钱创业,现在所有的创业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资本深度介入。其次,现在创业者对创业成功的渴望,对于这种速度这种希望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谈二次创业时期的人本战略 篇7
一、二次创业时期人本战略要落到实处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形势的愈演愈烈, 摆在我们眼前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几家寡头企业间的较量, 而是全球经济背景下国内外企业间的角逐。放眼世界和未来, 公司高层在为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利润空间和确保企业持续发展而整夜苦思冥想时, 也充分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绝非凭借资产设备的堆积, 而是要依靠人才的集聚。这就好比春秋战国时期, 谁的门客更多, 谁就更有机会称霸。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里要强调的关键词就是“人心”。
之前, 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大多数企业都曾提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或经营管理理念, 但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够不折不扣地实施, 而不是在此之后又做回“沉默的大多数”?因此, 真正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 不仅仅只是把“以人为本”作为空洞宽泛的口号扯着嗓子喊出来, 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真正的在经营管理中实践“以人为本”。
跟随不断向前迈进的产业步伐, 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从去年开始, 我们就已面临如何取得进一步发展, 续写辉煌成就, 再次实现腾飞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曾多次提及的“二次创业”的内容。二次创业需要人才, 更需要用好人才。在当今市场经济日渐成熟, 产品信息日趋透明, “关羽式”单刀赴会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和“土八路型”小米加步枪的经营方式已远不能适应日益上扬的市场要求。一次创业凭胆大, 二次创业靠理智, 跨过了这道槛, 企业就进入了更高的发展层次。这也就意味着需要配备更稳定的人才层架构和更切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管理模式, 二者构成了企业人本战略的两个实施面。这就要求企业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上有所突破。
二、二次创业时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市场观
要正确实施人本管理, 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必须对以人为本持有多层的认识和理解。这里的“人”是一个总称, 不仅包括企业的员工, 还应当包括如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等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最终用户和企业所属协会、区域共同体等在内的一切与本企业息息相关的群体。要知道, 我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而其一举一动都会对这些利益关联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个好汉三个帮”, 任何企业, 任何阶段, 都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 我们的二次创业同样也离不开各关联团体、单位和个人的帮助, 对于企业而言, 他们同样也是人才。
“以人为本”的市场观就是要围绕市场中的各个环节、要素开展经营活动。企业也正是通过市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 这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关键在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应变能力, 企业外部的核心环境是市场环境。最近的“结石奶粉”事件, 给每个企业敲响了警钟。品质管控的缺失和危机公关的滞后直接导致市场的崩盘, 丧失信誉的企业乃至行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因此, 树立“以人为本”的市场观, 以社会信誉为中心, 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势在必行。信用是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 企业信誉是企业进入市场、占据主力、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因为信誉使企业人格化, 企业信誉使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物物交流, 变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 体现出温情和价值。这种依托人本, 围绕信誉的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和被实践, 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变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由此, 人脉的因素被提升到有史以来的崭新高度。
其实,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它就是一条真理, 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实践。我们通过实践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依靠“以人为本”的战略来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去最终完成我们的使命。
三、二次创业时期人本战略的实施要软硬兼备
企业要完美实施人才战略, 回归人本管理的“软”环境是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 实施各种措施极可能是舍本逐末, 即便是在企业内强行推广各项制度或改革, 也会因缺少适宜环境和广泛认同度而夭折, 浪费前期投入及进程实施中的人力物力。人本文化氛围最能体现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只有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和氛围, 尊重员工, 信任员工才能从根本上系统解决人的问题, 才有实现“基业常青”的可能。
我们要尊重员工就必须加强公平公正、让员工有成就感以及团队友情这几个基础方面的建设。尤其是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 为企业感到自豪。缺少成就感的员工毫无斗志, 企业如一潭死水, 缺乏生机, 工作效率低下, 创新能力缺失。这对于企业而言, 无疑是最致命一击, 必然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下滑甚至退出竞争的舞台。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使得当今的企业, 尤其是安防企业对团队协作的要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和谐的团队友情无疑是协调团队最好的润滑剂, 同事之间能拥有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服务的意识, 才能保持企业文化的积极健康, 营造出宽松优雅的工作环境, 让员工在企业内找到充实感和快乐感, 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里充分释放潜能。
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特征分析 篇8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创业活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业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界对创业企业的重视和研究不断深入。相比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 创业企业体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创新性。公司通过创新发掘其他人或其他公司没有发现或开发的机会, 进入新市场, 获得新客户, 或用新的方式配置资源。创新性体现了公司参与新的想法、实验、创造性过程的倾向, 并由此产生了新的产品、服务或技术过程。
二是机会导向性。是指创业活动表现出的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的特点, 或者将好的创意迅速变成现实。
三是创业活动的动态性。一方面企业的创业精神会促使创业行为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延续并强化;另一方面机会发现和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四是与成熟企业相比, 创业型企业体现出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 并寻找市场生存发展空间的特点。
尽管创业成功的企业给正处在创业阶段的许多创业者以信心和希望, 但仍有许多勇于创新和敢冒风险的企业惨遭淘汰。为此, 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并提高创业成功率就成了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 在现有的关于创业型企业的讨论中, 针对创业型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讨论日渐丰富。即将创业和战略管理进行有机结合,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创业行为, 促使创业企业实施战略规划。
目前, 在战略管理研究和创业研究领域, 已经出现了二者“交叉”或“融合”的现象。Meyer D等人通过研究发现, 这两者融合主要由于两者都是以公司绩效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战略管理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研究过程, 关注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而公司绩效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同样重要, 创业方面的期刊也较多地侧重以绩效为基础的研究。另外, 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灵活调整、快速应变,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为了创造财富, 创业行动和战略行动都必须体现出创新的特点, 组织的创新活动必须从战略角度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 Hit等人就提出了“战略型创业”的概念, 即:“把创业的 (即机会寻求行为) 和战略的 (即优势寻求行为) 观点进行综合, 计划和实施战略设计活动, 从而创造财富”。因此, 它是一种以战略的观点从事的创业活动, 也是一种富有创业心智的战略活动。
事实上, 战略管理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特定的市场和产业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 创业型企业更多地侧重于开拓别人没有发现或是开发不够的商业机会。因此, 对创业型企业实施战略规划, 可以使企业既能够有效地发现新机会, 也能够高效地开发机会并形成竞争优势, 并能持续保持创业精神。
第一, 战略规划是整个企业行动的方向。创业企业由于资源和市场限制, 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当团队成员针对企业应该开展什么业务存在不同见解时, 在开拓市场等行动上存在意见分歧时, 战略规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方向, 达成一致的行为, 从而齐心协力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 战略规划可以使创业企业的活动更具计划性, 便于组织和有效管理。进行战略规划的企业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寻找行动的方向, 并就总体发展战略做出规划, 尽管许多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相对简单, 总体战略的考虑较少, 但对于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等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估和权衡, 也有着详细的计划方案, 这就使得创业企业的活动有章可循, 便于创业企业更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安排各项活动。
第三, 战略规划有助于保障创业企业稳定经营。通过对我国目前创业企业的分析发现, 创业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活动与创业者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果创业者性格相对保守, 则可能错过许多具有潜在价值的项目, 如果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 即使对市场机会的识别非常及时, 但是在缺乏战略规划的条件下, 极有可能对市场机会的成分和风险分析不够全面而导致失败或者利用不足。因此, 缺乏战略规划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行为随意性, 或者前思后想不敢行动, 或者做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 其结果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尽管创业团队的构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创业企业的经营, 但是如果创业团队整体素质欠佳, 或者创业团队难以通过有效的配合达到高绩效, 那么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有力地保障创业企业的稳定经营。
尽管进行创业规划可能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资源, 但它却可以使企业的活动具有方向性、计划性和稳定性, 避免随意性, 因此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势在必行。但是, 创业型企业毕竟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创业型企业也表现出与成熟企业不同的特点。
二、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
1、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复杂程度较低。
一般而言, 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相当复杂, 从其战略分析、选择、制定到实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而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难度和复杂性要大大降低。一方面因为创业企业通常规模较小, 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行为处于摸索阶段, 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都较高, 因此很少有企业制定非常完整复杂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市场机会稍纵即逝, 很多创业企业的成功在于迅速把握了一个市场机会, 在此之前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 更不用说对整个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Bhide曾经对全美成长最快的500家私营企业中选择了100家, 对他们的创业者进行访谈, 发现41%的人根本没有商业计划, 26%的人制定了一份简单粗略的计划, 5%的人为投资者做了财务预测, 28%的人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根据统计结果, Bhide提出, 全面计划的方法并不适合创业企业, 过多的分析可能会使一些企业错过可能抓住的市场机会。但他同时也认为,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进行一些分析和计划。因此, 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 其创业计划介于不做计划与详细计划之间, 既非没有计划, 同时其规划的复杂程度相比成熟企业而言又大大降低。
2、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侧重于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成熟企业因其经营的稳定性, 有条件进行详细的战略分析, 在战略选择活动中, 无论是公司总体战略还是经营单位竞争战略选择上都可以进行详细的思考, 整体战略规划完整而全面。相比而言, 创业型企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生存, 因此创业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更侧重于获得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侧重于获得市场立足的空间, 因此创业企业更多地考虑市场经营层面的竞争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 对于公司经营层战略较少涉及。
3、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动态性。
创业者往往因为拥有某种优势、资源或机遇而创建企业, 在成立之初根据其拥有的技术资源、吸引的人员、资金等资源条件制定战略, 企业战略规划涉及的期限通常较短, 也相对比较具体, 随着企业的发展, 内部资源条件发生变化, 外界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企业必须结合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并有力地把握商业机会, 从而表现出企业发展路径与创业初期产生了明显差异。此外, 企业后期的发展还与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和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 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不断改变战略追求商业机会的过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战略规划呈现出适应资源条件的动态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Bhide A.HowEntrepreneurs Craft Strate-gie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 Mar/Apr.
[2]Hitt MA, Ireland R, Hoskisson R E.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吕巍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林嵩, 姜彦福.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8.10.
[4]李剑力.战略型创业:概念、机理及研究框架[J].经济经纬, 2008.3.
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式研究 篇9
一、创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现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般的现有成熟企业, 还没有从理论层面形成专属于新创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成果, 针对新创企业的战略研究, 也通常是借鉴成熟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然而, 由于企业发展阶段不同, 新创企业的战略目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 必然与成熟企业存在差异。所以, 研究企业创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意义在于, 将战略管理研究前移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 由此填补和充实以往战略管理理论不够重视创业和战略管理融合研究的不足, 从而使战略管理的研究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 实践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 国内小微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 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至8年, 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 就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创办之初缺乏科学的创业战略管理, 以致从开始就没有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 最终都难免走向失败。因此, 研究创业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应用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 指导和帮助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系统思考整个创业过程,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务实可行的创业计划, 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实现成功创业。
二、创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一) 创业企业的战略准备
创业企业的战略决策人员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基础上, 为建立科学可行的企业战略, 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明确远景。
创业企业决策人员需洞察本企业将要发生的业务变化以及市场可能出现的机会, 对企业将要面临的市场竞争、技术以及管理等环境进行客观分析, 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 通过提出富有吸引力且切实可行的概念, 从而激活创业企业的战略。
2. 确立使命。
创业企业应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 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据, 来制定出投资者及企业员工理解并为之自豪的、切实可行的使命。对国家, 创业企业要有报国之情,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自觉纳税, 积极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对社会, 要以促进社会繁荣与和谐发展作为使命, 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员工, 要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将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强大, 进而产生自豪感。
3. 制定战略。
制定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将企业风险降至最低, 从而确保创业成功。战略的制定需先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前, 充分考虑战略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让企业投资者和员工对行动方向达成共识。创业企业领导人员在制定战略计划时, 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获得相关情报资源, 再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方向相结合, 进而根据建立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生产经营方案、制定3至5年的中长期计划、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程序,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总体策划。
(二) 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1. 成长战略的选择。
任何一家创业企业都要经历长短不一的成长战略实施期, 因为只有成长战略才能使创业企业不断拓展和壮大业务规模, 使企业从竞争力弱的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所以, 企业在创办之初就要根据自身的远景目标、功能定位和经营业务, 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成长战略, 如市场渗透战略、新兴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市场创新战略等。
2. 竞争战略的选择。
在确定了成长战略后, 创业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业务层级或者事业部层级的竞争战略, 这是指导和管理企业具体经营策略的行动计划。企业竞争战略设定的关键, 就是要根据目标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市场特征, 明确企业产品或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并形成优势地位的策略组合, 比如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集中化战略和总成本领先战略等。
(三) 创业企业的战略实施
1. 战略实施的遵循原则。
创业企业在实施战略时, 为将战略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就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适度的原则。在实施战略时, 由于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变化, 执行人员就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合理改变战略内容, 确保不对企业总体目标造成影响。二是统一领导的原则。在实施战略时, 创业企业的领导阶层应统一领导, 确保资源分配、组织调整、制度建立及信息沟通等工作协调进行。三是应势权变的原则。在实施战略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出现实际与假设不同的情况, 创业企业此时就要适当调整之前的战略计划, 促进企业应变能力的提升。
2. 战略实施模式的选择。
创业企业将战略付诸行动的阶段为实施阶段, 企业领导人员应以自身具体情况为依据, 选择合适的战略模式, 推动战略管理的实施, 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创业企业可选择的战略实施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指挥型。此种战略实施模式指的是创业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战略后, 要求全体员工严格实施战略计划, 自己同样参与其中, 并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搜集与掌握, 从而为后续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变革型。此种模式指的是创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实施战略作为工作的核心, 并在各部门的共同协助下,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及组织机构, 通过采取新的激励方式, 将投资者和员工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在得到他们的认可支持基础上, 促进战略实施成功率的提高。三是合作型。此种模式是指创业企业管理人员引导员工对有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问题展开讨论, 并听取他们合理化的意见, 确保做出全面、准确的决策, 从而促进战略的有序实施。需要注意的是, 创业企业在实施战略时, 应以自身的经营状态及发展程度为基准, 混合或交叉应用上述几种实施模式, 从而确保战略的实施符合企业实际。
三、创业企业的成长模式
(一) 财务方面的成长
财务增长是创业企业最直观、最现实的成长表现, 具体包括企业销售收入、总资产的增长, 以及财务制度的完善等, 随着财务的成长, 创业企业的价值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 财务制度与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等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它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外部的投资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 组织方面的成长
在外部, 创业企业的成长体现在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在内部, 则表现在管理制度的逐步规范与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 从而使得组织具备较好的柔性。除此之外, 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愈发专业化, 进而确保企业在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及快速成长过程中, 能够对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与控制, 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三) 人才方面的成长
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进步与成长, 其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就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 不断优化员工队伍, 并以年薪制及股权制等制度, 来激励员工, 确保企业管理队伍的创新性及稳定性。此外, 创业企业在纳入富有优势的人才资源后, 便会通过角色转换来促进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在这一优势互补的整合过程中, 企业的人才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成长发展。
(四) 战略方面的成长
面对新形势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创业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对企业自身资源及市场发展方向适时进行审视与和中心定位, 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 为确保生存与健康发展, 必须加大自身能力的建设力度, 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此种情况下, 作为企业成长核心部分的战略能力也将得到充分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 创业企业为获得生存及长远的发展, 就要在创业阶段将自身条件与发展情况同外部环境相结合, 对创业企业的成长需求及模式展开动态分析, 通过选择科学、有效的战略模式,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支持, 在避免各类风险、防止创业失败的基础上, 成长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卓越企业。
参考文献
[1]程艳.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讨[J].企业经济, 2011, 9 (01) :22-24
[2]姚峰, 鲁明泓.企业创业阶段的经营管理[J].南京社会科学, 2010, 16 (03) :217-218
战略视角的食品企业创业要素分析 篇10
一、创业要素的理论回顾
创业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机会识别是创业的核心。Shane和Venkataraman提出, 发现和使用有利可图的机会是通过创业实现财富创造的基础。同时, 是否能够获取并合理配置所需的创业资源, 决定了整个创业活动的成败。因此, 创业者必须在充分了解创业所需资源的基础上, 分析创业不同阶段的资源状况与需求, 明确当前的资源缺口, 对相关资源进行捕获和配置。Timmons认为:成功的创业活动是“机会、团队、资源”三大要素的结合, 认为创业流程由机会启动, 在组成创业团队和取得必要的资源之后, 创业计划才能顺利推进。事实上, 团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结为资源。通过对创业定义的回顾与总结, 多数创业学者均认同将机会的寻求与利用作为创业活动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创业领域独特的研究对象, 对于机会的有效把握影响着整个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而同时, 资源是创业关注的重点要素。根据资源基础观点, 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得与配置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创业机会引导着创业行为, 而在识别创业机会以后, 资源的获得与配置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产生关键性影响, 特定资源的缺乏会限制企业的成长。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创业理论, Hit等学者提出了战略性创业的概念, 认为:战略性创业就是通过对创业 (机会搜索行为) 和战略 (优势建立行为) 观点的结合, 来计划和实施创业性战略, 最终创造财富。与一般的创业活动相比, 战略性创业在机会导向上同时添加了竞争优势导向, 对创业者/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略管理能力) , 为机会引入了战略视角 (尽管大多数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分析可能仍然在创业者的大脑中完成) , 重新强调了创业资源的重要地位, 并提出了战略行动的总体设计。
根据对以往创业理论的回顾, 新企业的创建是在创业者感知到机会的基础上启动的, 通过创业资源的聚集而推进。同时, 为了使创业的结果更符合获得竞争优势的要求, 战略型创业者必须结合战略思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整个创建过程, 因此, 创业过程中的要素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 还需要根据战略愿景对其进行选择和控制, 实现竞争优势导向的创业行为。
二、食品企业的创业机会评估
Timmons提出了优秀的创业机会有四个标准: (1) 它们为顾客或最终用户创造或增加了极大的价值; (2) 它们能做到这一点, 是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一项重大问题, 或满足了某项重大需求或愿望, 因此某些人愿意多支付一点; (3) 它们有需求很旺盛的市场, 利润很高。它们具有一些容易盈利的特点:规模足够大、成长速度快、利润很高、较早地获得了自由现金流并且现金流充足、盈利能力高、为投资者提供有吸引力并能实现的回报; (4) 它们与当时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能够很好地配合, 也很适合市场状况和风险/回报平衡。在战略性创业思想指导下, 一项有较高潜在价值的机会可能在某些方面为创业者和新企业带来一定的优势, 正如Timmons的机会标准, 一种创造性的思路、产品极大的价值、巨大的市场需求等将成为新企业能够立足的关键因素, 并通过创业者的实施能力向竞争优势转化。当然, 创业者不仅需要根据有限的信息作出分析, 还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 这将来自于创业者本身的经验、知识和能力。
Stevenson强调创业机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 它必须预示着一个被渴望的未来状态;其次, 它必须是能够实现的。并提出在评价机会时, 应当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机会的大小、存在的时间跨度和随时间成长的速度; (2) 潜在的利润是否足够弥补资本、时间的投入和机会成本; (3) 机会是否开辟了额外的多样化或综合的选择; (4) 在可能的障碍前, 收益是否能持久; (5) 产品或服务是否真正满足了真实需求。
针对创业理论对创业机会的论述, 选择食品行业的创业者应当对于创业过程中的机会有足够的认识和评估。根据优秀创业机会的要求, 食品企业的创业者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即将进入的市场, 对企业提供的食品类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分析, 并确定自身与选择的市场机会能够很好配合。通过归纳和观察众多研究对于创业机会的讨论, 并从战略性创业的观点出发, 一般来说, 能够给企业带来生存、发展的战略性的创业机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创业机会的市场规模和时间能够满足企业需要; (2) 创业者能够集中利用创业机会所需的资源; (3) 创业中的风险是创业者和企业能够接受和承受的; (4) 创业者和企业有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并牟取利润。具体表现在:创业者对食品行业和食品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并对创业机会作出删选;创业者本身已经具备了创建和管理食品企业的知识和能力等等。由于食品的分类较为复杂, 而食品行业可能涉及多个产业, 因此食品企业的创业对于创业者的相关知识有着较高要求, 创业技能也更为复杂。
三、食品企业创业中的资源分析
资源是企业创立和运营的必要条件。根据创业学的理论回顾, 创业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其他生产经营性资源和社会资本。结合新创期的特点, 创业资源有如下分析:第一, 以创业者为主的人力资源。在初创阶段, 大部分食品企业规模较小, 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不像成长期那样高, 创业者的个人意识和素质是最关键的人力资源。第二, 创业技术。对于刚踏入市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 创业技术是决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的根本因素。第三, 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 创业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决定了所需创业资本的大小。对于那些在技术上非大规模创新的食品企业来说, 相应的资本投入也较少。而就运用了高科技或不断技术创新的保健品等企业来说, 其对资本的需求也更大。第四, 社会资本。初创期的企业网络还未能得到建设, 更多的表现为与企业中个体的关系资本。尽管这种资源相对薄弱, 但是对企业的生存可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上述资源外, 一些食品企业可能还拥有部分生产经营性资源, 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对于食品企业的创业者来说, 首先需要了解现有及可获得的创业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创建食品企业所需的人力、技术、资本等。根据Penrose、Wernerfelt、Barney的资源观理论, 企业是“资源的独特集合体”, 企业之间的竞争围绕着资源的争夺和利用展开。与此同时, 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交易的特殊资源, 而资源的异质性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在此, 我们将这种资源称为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 (简称为“战略资源”) 。同样, 在创业过程中, 拥有异质的战略资源也成为一个重要前提。创业者的能力就在于将同质性的投入转变为异质性的产出。对于新创阶段的食品企业来说, 有形的物资资源 (如厂房、设备、资金等) 总量往往较为缺乏, 其战略价值也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用能力, 因而较难为这些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尽管创业资本是企业创建的必要条件) 。在无形资源当中, 新创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十分微弱, 相对较为重要的主要是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本。Barney认为, 具有形成竞争优势潜力的资源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 资源对于企业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利用机会或是抵御威胁是有价值的; (2) 这种资源在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中是稀缺的; (3) 这种资源不能被完全模仿; (4) 这种资源在战略价值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 根据资源观理论, 这种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力、食品企业中创业者的决策力和内部人员的学习力、食品企业必须的隐性知识和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等, 而战略角度的创业资源分析应当包括组织能够获得的支持战略的一切有价值的资源, 而不应该只局限于合法归属于组织的资源。
新创企业缺乏对外交往和知名度, 社会地位较低, 组织内部秩序也不够正规, 这些愈发增加了其资源压力。在食品行业中, 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源, 例如充裕的资金、先进有力的技术力量、坚实的客户关系、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良好而广泛的企业声誉。无疑, 成熟企业拥有的资源远远超过新企业的所有, 这使得新创的中小食品企业相形见绌。但由于企业的成功 (增长) 与否并非以其拥有资源的多寡来评价, 而是以其对资源的配置、控制来衡量的, 因而也可能出现以少博多、以弱胜强的现象。因此, 初创的食品企业要存活和发展, 必须实现对资源的拥有和控制力度的不断增强。Jarillo通过经验分析得出结论:“创业的精髓在于使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意愿”。因此, 在开创一项新事业之前, 创业者应当先确认所需资源并试图控制它们。
四、食品企业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要素的管理
随着农产品的工业化转化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食品消费也不断升级, 带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的发展, 在这一系列因素作用下, 中国食品产业未来的扩张空间依然巨大, 这给食品行业内的创业者带来了较多的机会, 但与此同时, 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根据前文分析, 创业者需要在评估创业机会和控制、使用创业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创业活动, 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 单纯地研究机会和资源这两个要素都是不够的。孤立的创业资源难以创造财富, 只有在以机会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配置, 才能帮助企业参与竞争。因此, 创业者识别并选择了食品行业内的创业机会后, 必须整合所需的资源, 在机会的指引下对资源进行配置, 并关注具有竞争优势潜力的战略资源, 这种以战略管理的思想引导的创业活动, 比一般意义的创业更适应竞争加剧的当前食品行业, 在保证企业存活和发展方面也更具可能性。其中三个重要的环节如下:
1、识别并评估当前的机会和资源。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 首先要观察符合条件的创业机会, 并了解自己所拥有和所能控制的资源数量和类型。在这个基础上, 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2、将资源与机会进行匹配。
创业者通过了解和评估所获得和控制的资源后, 需要根据机会的要求改变资源的状况。当前的资源经过清点, 可能表现出几种情况:缺乏某些资源、存在过多的或不合适的资源、存在资源的局部缺陷 (有一定的效用, 但未能达到要求) 。针对这三种状况, 创业者可以采用相应的对策:对于缺乏的资源———设法寻求和获取, 对于过量的、不合理的资源———毫不迟疑地剔除 (过量的资源会产生不良效应) , 对于局部存在缺陷的资源———进行培养和发展。由于资源本身并不能产生竞争优势, 而必须由利用者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后才能创造价值。所以, 尽管创业活动是由机会启动, 也必须与资源相互匹配, 并改善资源缺口, 保证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3、构造组织能力, 并发展竞争优势。
战略视角的创业不是单纯追求机会的行为, 在发掘创业机会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竞争优势的寻求。具体表现在:首先, 必须创建和强化战略性资源。在纷繁复杂的食品行业中, 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 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都是拥有一定的战略性资源。战略资源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从竞争角度看, 这类资源还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机遇, 并阻止后进入者。其次, 不断创新企业“惯例”。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 狭义的资源难以保证长期的优势, 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使用资源的程序和管理方式, 即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企业需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不断地调整和创新这种能力, 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摘要: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食品企业, 多数中小食品企业和准备进入食品业的创业者都面临着创业的问题。机会和资源是创业的两大要素, 创业机会引导着创业行为, 而创业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也将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从战略视角出发, 创业活动不仅需要上述两大要素的选取, 还应当以建立竞争优势为导向, 对创业机会和资源进行评估和匹配。
关键词:食品企业,创业,机会,资源
参考文献
[1]Shane S.&S.Venkataraman.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 :217-226.
[2]杰弗里.蒂蒙斯.战略与商业机会 (第五版)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3]E.Penrose.1959.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New York:John Wiley.
[4]Hitt, M.A., Ireland, R.D., Camp, S.M., &Sexton, D.L.Guest Editor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r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for Wealth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479-491.
[5]Jarillo Mossi, J.C.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 Strategic Use of External Resourc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9, (4) :133-147.
创业计划:小老板的企业战略雏形 篇11
美国知名企业杂志《公司》曾经对100家发展较快的企业的创业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初,创业者在企业战略规划方面所耗费的精力很少,只有三成创业者制订了较为全面的计划,而近四成创业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发展战略这回事,其他的也对发展战略不甚了了。之后的企业存亡结果显示,那些在初始阶段就有一定战略目标的公司,生存发展起来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忽略战略的公司。小企业的成功其实正是因为当初创业者的某种理性而正确的战略,只是它没有被意识到这其实就是战略,所以它被自动无视了。
泡泡网的创始人李想,在创立“汽车之家”网站的时候,有人问他:“新浪、搜狐这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也有与泡泡网类似的垂直频道,你要如何与他们竞争?你的创业计划是什么?”他的回答让投资方投了100万元:“我没有上过大学,但热衷于研究汽车。虽然我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来做汽车网站的,但看汽车网站的有99%都是外行人。我最大的优势在于我是一个PC外行,但对中国几亿名草根网民的需求有深切的了解。汽车网站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可以避免竞争者泛滥。中国有数亿人拥有汽车,我们有巨大的用户群。我们有良好的执行力,有迅速做大的‘病毒’营销方式。大型门户网站周末休息,而我们的网站周末继续上班。因为看车的人大多都是在周末才有时间比价,查看最新信息。”如今,“汽车之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汽车网站。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创业者有明确的创业计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想得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机会。创业经营计划是创业者把握事业方向的风向标,创业者可以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评估任何可能出现的状况。对于并非独资而想要筹集资金的创业者来说,创业计划的说服作用尤其明显。合伙人或投资方要看你提出的创业方案是否可行,只有白纸黑字、有理有据的计划和分析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即便是从自己的亲友处募集资金,或者是自己独资,一份条理分明的计划书也会让你的事业发展事半功倍。
一般来说,在做创业计划的时候,需要制定的内容包括:行业分析、经营方法、挫折应对、资金筹集、费用分析、中长期发展目标、人员规划等(主要的计划项目及说明见下表)。其中每个项目都必须有细则分析,计划制订得越详细,后期遇到的创业问题就会越少,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失败的风险。
在创业计划内,所有的项目分析都必须建立在真实、有效的调查基础之上,不能凭借自己的预估和想象来作主观判断。根据创业计划书的分析,明确创业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同时列出不同时期的详细工作步骤与内容。
创业者们要注意的是,在制订创业计划时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跑图书馆、跑市场,之后再写出冗繁的长篇大论,加之没有经过调查的数据假设。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在日后的实施中发现计划书与事业发展情况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这种创业计划往往会因为假想的分析而导致失望情绪,影响到创业决心。这与花时间撰写真正的创业计划不相矛盾,有些琐碎之事必须真正着手做了才会有解决方法,而不可能在创业之前就将事事都计划好才行动。
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初探 篇12
关键词:中小型创业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所谓战略, 即组织者根据其内部具有的资源条件及外界的出境变化为达到企业稳固生存发展目标途径的谋划。进而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 最大程度地创造出商业价值。
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技术垄断或行业领先等某些优势, 目前仍处于创业阶段, 但将来的某一时间可能迸发出潜在力量, 从而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且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样的企业称之为创业型中小企业。
一、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的建立
1. 明确企业发展的远景
明确企业远景可以完整地描述该企业的发展方向, 明确企业的发展类型及占据市场的何种位置, 企业要有清晰自身的发展远景, 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发展中业务即将发生的改变或将来出现的市场的机会有高度的洞察能力, 做到客观地面对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竞争环境及市场环境等变化并理性快速地进行透彻的分析, 提出具有发展前景的核心理念, 一切以该理念为中心规范企业行为, 推动企业稳固发展的战略。
2. 确立企业使命
“企业的业务什么”、“企业的任务应该是什么”、“企业的任务将是什么”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 他们所延伸出来的问题正是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使命。因此, 确立企业的使命, 必须要结合公司自身的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要求切实可行, 并深入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要员工深刻理解公司使命, 并使其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应从以下几方面确立企业的使命: (1) 对国家的使命, 企业要根据我国国情认真执行国家方针策略, 满足社会需求做出质量有保障的经济产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标准合理缴纳税务, 支持国家建设, 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国家利益的长期化发展。 (2) 对社会的使命, 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 用实际行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最终目标。 (3) 对员工的使命, 给予员工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才能的平台, 营造出公平、信任与和谐的工作氛围, 即使分享企业的成功, 使员工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3. 确定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
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根据目标的实现要求, 合理分配资源, 正确安排企业经营活动, 恰当指明职责和任务。企业的目标分三个层次:社会赋予的目标、企业整体利益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必须要考虑可持续性的目标、商业道德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而利益目标包括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目标, 改善员工生活、提高员工劳动安全保障目标及增强自我改造目标和技术装备目标。员工目标包括提高员工经济收入、福利待遇, 完善社会保障等。
创业型中小企业确定的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明确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主题, 主题不能模糊不清或过于抽象。 (2) 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是可测量, 可用定量化指标描述的。 (3) 明确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的实现期限。 (4) 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要高于现实, 具有积极性, 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4. 制定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的制订降低了企业风险, 提高了企业的成功率。创业型中小企业制定战略计划要有针对性, 并确保在具体经营活动以前已经制定完成, 实施过程中必须让管理者和下属明白活动的方向和目标。
创业型中小企业领导者应结合资源信息,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发展方向,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面向未来的总体谋划。战略制定程序:
(1) 制定企业总体目标。创业型中小企业不属于多种经营企业, 所以指定的总体目标不能太过复杂。
(2) 制定战略方案。创业型中小企业制定详细的战略方案, 让企业员工更加明确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和目标, 并清楚下一年度的临时战略目标, 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制定中长期计划。创业型中小企业由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限制, 所以在制定中长计划时要有侧重发展的方向, 集中优秀资源, 突出核心专长。
(4) 合理运用资源。创业型中小企业的资源非常有限, 所以要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高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发掘潜在资源, 实现以最小的耗费得到最大的效果。
二、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 企业的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公司的利益和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尽心尽力的工作作风。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结合企业合理、科学的战略决策, 可以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 为实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建立检查机制
检查是检验企业的战略是否得到落实的可靠方法, 创业型中小企业应建立适于自身企业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的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 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计划、完成企业任务。
3. 加强企业间的联盟
创业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发掘内部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被限制。在当今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 企业间的竞争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间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弥补资源经营方面的劣势, 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使企业竞争优势倾向于合理利用投入要素的程度。
结论
创业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必须要有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来制定科学的战略计划, 落实战略管理,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拓展新市场, 创新产品, 使创业型中小企业长期的稳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