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教与学

2024-10-31

地理课堂中的教与学(通用7篇)

地理课堂中的教与学 篇1

“不在乎别人匪夷的目光, 不去想别人闲杂的碎语, 我只在我的世界里书写我自己的梦想。”说起高考, 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觉得一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把“泳坛王子”孙杨的名言送给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 希望你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勇敢地书写你们的梦想, 让课堂活跃起来, 更让你们提高高考成绩, 在千军万马中勇闯独木桥。

谈起语文,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这个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学科, 这个千万学生都必修的课程, 在高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 语文教师是一位中年老先生, 特别像以前文言文课本里的教书先生, 但是不一样的是, 这位老先生特别风趣。而且, 他异于其他语文教师的地方是, 他经常讲一些日本人、中国人的不同之处以及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以他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对他的课堂如此着迷, 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让高考语文成绩排名突出。

之所以说我的高中语文教师这么多, 是因为我特别欣赏这位语文教师的教课方法。还记得他曾经在课堂上经常给我们看抗战片《蝴蝶行动》, 讲述日本是如何设计侵略中国的故事;还给我们讲如何为人处世, 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与道德层次, 等等。现在的我, 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回想我的高中语文教师, 还是非常感谢他。因为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本知识, 更多的是与人沟通、人际交往, 还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名现在同样为语文教师的我, 我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也尤其重视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道德层次。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 不仅仅是“授之以鱼”, 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具体说来, 就是不仅重视教授课本知识注重学业成绩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活到老, 学到老”的学习态度。

刚刚谈到了语文的教学方面,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学习语文。正所谓生活处处有哲学, 语文也是这样,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要你善于发现, 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并提升自己。

在书本中, 你可以学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将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你会走进鲁迅的时代, 感受他的精神世界;你会认识伦敦奥运会上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 努力拼搏。同样, 你也会向著名慈善家、中国亿万富翁陈光标看齐,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 贪图名誉也罢, 我都认了。”他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当中, 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生活中, 你会向优秀的人看齐, 正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你会在课外读物中与优秀名人对话, 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感悟他们的精神世界。

此外, 我再向大家说说针对高考语文的学习吧。高考语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文学应用, 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变换句式等等;第二部分是古代诗文阅读, 包括名句名篇、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第四部分是写作。针对写作, 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素材的积累, 语句的灵活巧妙应用, 多搜集最新热点, 让文章新颖亮丽, 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再加上字书写工整, 文章分数自然就上去了。对于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 我觉得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写与练。尤其是现代文阅读, 多做做题目, 掌握答题技巧, 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做题自然就顺畅了。而对于文言文, 需要平时文言文生词的积累。至于语言基本应用、字音字形、仿造句子, 还有名句名篇, 则大多靠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了。

高中生活丰富多彩, 高中语文课堂也同样为这多彩的生活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高中课堂中, 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教学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 决定这门课分数的高低, 或许还决定学生成长道路的发展态势。希望每个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样也希望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 达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让语文课堂更加有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发展得更好。

地理课堂中的教与学 篇2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应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这是积极互动,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一人说了算的局面,除了相互之间的“尊师爱生”的道德关系外,更多的体现民主平等、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二、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三、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四、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教师与本班学生范围内的自评加互评的方式,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然后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又能使我们师生可以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无论教师或学生终会受益匪浅。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师要是“吃老本”,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他就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习,可以汲取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既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研究“教”,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研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教得如何,归根到底看学生学得怎样。

学生智力的发展,不能靠教师的“灌输”,只有在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学习。例如,教学解方程,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可见,这样的教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教的过程围绕着学而进行,老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讨,不管其解法是对是错,都能形成人人积极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这样能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比较优劣,使学生树立起解题的优化意识,学会灵活解答类似的题目。我们课堂教学,若能处理好教与学的这种关系,让学生跳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怪圈,养成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确定解法的思维习惯,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所谓知识型教育模式,以掌握知识的水平来判断人才的优劣,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给人才培养造成虚假现象;二是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这种“开会式的学习”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三是课堂教学成为单位性的“教师学生”交流模式,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发展,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的陈旧框框,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素质教育观念,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着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切实转变“只要求学对教的适应而忽视教对学的适应”的传统观念;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课堂教学来说,对教材的处理、知识点的把握、对重点的展示、难点的突破以及对方法的运用和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等,不同的教师是大相径庭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篇3

一、设计内容——有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会成为学生主动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内容呈现出来。例如在计算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算出结果,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心不在焉,或有学生对题目不理解又没有表达的机会,人云亦云,这将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看到表面,以点带面就容易产生学生都学会了的错觉。如果教师创设一个比赛情境,让学生一起动笔在纸上计算一下,并统一停笔。老师再与学生进行相互评讲,就可以使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教师马上要进行评讲和核对,学生就没有偷懒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统一停笔,没有了涂改、修正的机会,可以明显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不理解;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可以进一步验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真实度。此外,互相批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二、独立思考——有心

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在提出问题或出示思考题后立即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欲答,而其他学生则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他人的答案。只听别人分析、讲解,养成惰性,以致失去学习的信心。

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思维策略的优化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大脑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解题策略和问题结果(不管正确与否)。然后,教师再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就不会出现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或面面相觑,或低头不语,各想各的,根本没有交流的话题和争执的火花出现的局面。

三、适时提问——有神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可忽视的一环。例如在新知识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借助揭题来引导学生提问,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柱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经过发散性思考后,会提出如下问题:“圆柱有什么特征?”“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柱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蕭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引导提问、促进课堂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问,关注学生的课堂交流,让学生真正去倾听、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长此以往,学生便能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质疑的探索精神。

四、补充作业——有度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阅读数学——有声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试论初中英语课堂的教与学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措施

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十分艰巨,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很多英语基础知识都是在初中进行学习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难题一直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障碍

1.教学的思想陈旧。我国的英语教学当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教材都是固定的,很少进行更新,这就导致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思想长期得不到改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习惯性的对一些教学知识进行讲解,将教学方式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高。这种教学方式既阻碍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养成。

2.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多学校中,因为教师从事教学时间较长,所教授的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很难得到提高,且有些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急需要加强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使其认识到初中英语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英语教学工作。

3.基层教师匮乏。当前我国从事初中英语教师的人员虽然很多,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教师仍然十分匮乏,很多地方的教师都是担任很多科目的教学岗位,根本没有专门的英语教师,并且教师的英语水平较低。一旦学生在初学的时候英语字母或者单词发音不准,那么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很难改正,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英语学习。

4.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英语的口语发音和实际使用的教学却很少涉及,因为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只是片面的注重教师学生的考试成绩。长久以往很多英语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考试需要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 . 改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将培养学生的目标,转向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进一些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教学比赛活动,鼓励英语教师创新思维,大胆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知识含量。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教学质量考核工作,通过制定奖励考评制度,鼓励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素质,让教师感到工作的压力,从而倡导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和理论深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研究,强化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将身心全部投入到英语教学的职业当中。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将提高教师的素质工作作为重点开展工作,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3.扩展教师队伍,强化基层建设。随着国内不断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相应的出台了很多政策向教育事业倾斜,例如扩招教师岗位、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招聘特岗教师等等。这些政策的实行都有利于扩展教师的师资力量。为了缓解一些偏远地区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推出了三支一扶行动,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提高基层教学质量。

4.改变考评方式,全面发展素质。如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评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工作中的重点,要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仅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标准,还应当把学生的全面成长因素考虑在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提高学习趣味,引导自主学习。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背诵单词、熟记语法,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学习。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对英语并不感兴趣,即使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已经很难得了,更不要说课余时间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英语情景模式,让学生参与进去,体会到使用英语的乐趣,并且时刻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法学教育中的教与学 篇5

摘 要:法学教育中的教与学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从法学本科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分析法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特点,找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法学教学的特点,提出正确把握教与学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法学教学;专业意识;思维训练

法学是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最近几年,随着法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学法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以至法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兴起。笔者是一名从法学专业校门毕业不久又继续从事法学教学的年青教师,在工作几年后,又重新回到校门继续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从学到教再到学的过程中,体会出法学教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资求教。

1 法学本科生学习现状分析

法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一本专业技术、又是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刚入校门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往往抱着除暴安良,力罔狂澜的梦想,希望手持法律武器,伸张社会正义。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法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更加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不知道每个阶段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更加没有想过如何将学习与将来的求职与就业联系在一起,仅仅停留在高中学习的惯性阶段,没有主动的思考意识,更加没有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往往一个学年过去了,学会的东西就是书本上那几个概念、特点、性质和意义,在老师要求其作一篇专业评论时,学生们往往苦恼于无从下手。笔者曾经指导过学生做这方面的训练,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拿出来的评论,更像是充满正义感的新闻报道或者通讯,毫无专业味道。很多学生到了毕业阶段,还不知道如何去做一篇基本的法学专业论文。基于这样的学习效果,笔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本科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法学本科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归纳和总结:

1.1 缺乏法学专业阶段性认识

阶段性体现在每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大学学习体现为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会,知道自己不会,不知道自己已经学会,知道自己已经学会。这四个阶段能很好的诠释出大学教育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法学教学也一样。学生们起初并不知道法律是什么,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认识,当学习了一些基本法律知识之后,渐渐感悟到法学专业真正的知识所在,于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问题,渐渐发觉可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于是更加深入的去继续学习,当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领悟出该学科的精髓所在,这便有了“专业意识”。现阶段的法学本科生更多的关注于知识性的积累,缺乏深入学习的能力,往往在起初阶段就断言自己是否适合法学的学习,缺乏对法学学习的阶段性认识,导致其无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专业学习,也会导致其无法深入专研,阻碍其领会专业精神,从而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

1.2 缺少对专业的理性认识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调整社会关系为己任,因此,其内容涉及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学生们初学各个部门法,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学习的侧重点,而这个阶段,学生们所产生的兴趣往往是由感性、直观的认识所决定的,没有深入了解该部分法的根本属性和特点,因此缺乏理性思考的前提下,过早的给自己分专业,划重点,导致其学科基础欠缺完整性、从而带来整个专业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

1.3 缺乏对部门法性质的正确认识

法学体系由法律体系的科学构成,往往包括了各个部门法的学习,每个部分法因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内容特点也会大相径庭。例如,经济法律规范侧重对市场经济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刑法的内容是犯罪和刑罚,国家在惩罚犯罪的公权力是其强制性所在,所以法律规范公权意味十足;三大实体法主要从实体角度规定权利义务规范,分配法的价值和利益,而三大诉讼法则从程序角度规定对实体权利的救济和保护,因此两个类型的法律性质相差迥异。学生们往分不清各个部门法学的各自特点,认为诉讼法就是背诵法条、而实体法就是研究法律特征,导致无法真正领悟学科真谛,影响学习效果。

1.4 缺少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

法学强调专业性,有严格的思维训练模式,其独特的学习方法也决定了法学学习的效果。学生们往往不注意掌握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误认为学习法律就是背诵法条、做做案例分析,而忽略了法学专业最重要的思维训练,因此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5 缺乏法学专业研究能力

法学学科博大精深,每一部法律的出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每一条法律规定,都不是无中生有,都是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对规律的把握,体现了国家的管理和调整职能,体现了法的精神和价值。学生们在初学阶段往往看不到法律的真正本质所在,所以缺少对待法律问题的研究精神,主要精力仍然专注于对法律知识的记忆阶段,没有进行专业的思维训练和问题研究,学习效果只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被动接受,而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进行逻辑论证的研究思维。

1.6 缺乏职业规划

法学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专业分工的细化。因此,从事不同职业对法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不同。从事司法实践,应当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完整性,以及相关领域的深入;从事法学研究,应当重视知识在某一方面的深度和关联学科的延伸性。所以,抱着法学大师的梦想去学习法律,四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应当融入到法学学习中去。眉毛胡子一把抓注定一事无成。

2 法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从以上的教学效果可以总结出,学生们缺乏足够的专业准备和专业意识,从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而这些正是因为大学教育和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

2.1 法学教育定位在本科阶段导致教学成果缺乏专业领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学语文简直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还要注意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将自主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是建立在教师传授式的教与学生被动式的学之上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被提上了日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发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改变的便是教师,教师要做到:1.课要上的好;2.是要对学生好。要上好课就要求教师做到:(1)讲课要有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课要有深度,有力度,既要有哲理的启发,又要有艺术的感染力。(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并且要节奏分明。(4)上课态度要和谐,课堂气氛要轻松。(5)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要做到客观公正。(6)要有自己的特点,语言要幽默。

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配合教师的讲解,配合着学生的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了一种引导、指向、解答的任务,而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思考,主动地完成课堂任务。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即演示教学法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综合运用声、像等手段,将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内容变得多姿多彩。音像结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内容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避免出现一些无关于课堂学习的行为。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则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师与家长所给予学生的肯定与表扬是不可或缺的。在肯定与表扬中,学生才会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他的学习生活才会有趣。

二、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有多种形式,例如,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语文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借助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以横向联想,也可以纵向联想;可以从因果关系的方面联想,也可以以转折关系为基准联想;可以正向联想,也可以逆向联想;另外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训练想象力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描述,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情境进行描绘,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想象,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另外想象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课本插图、图片、影音等直观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把课文内容转成直观内容,借助教师提问形成悬念,也是一种培养想象力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疑问思考,进行想象补充,从而达到训练想象力的目的,培养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与阅读材料的续写、改写、补写、扩写等手段来完成。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走向了小学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放手,而是把教师的定位放在一个引导上,在学生学习之前,要为学生明确指出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民主的学习气氛也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领导者的定位,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在教学中可以借鉴采取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方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与评价,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但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不等于“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使活跃的气氛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首先,上课之前要明确告知课堂是学习的场所,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不被允许的,其次,保留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来思考、讨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代翠芬.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Z2).

[2]杨春杰.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09(50).

[3]辛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构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7.

语文课堂呼唤另类的教与学 篇7

没有质疑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第一要求就是听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听家长的话。有一次,家长把那道数学题拿过来一看,发现此题存在着严重的错误——不用说小学生,即便是数学大师也永远找不到答案!仅仅一道错题,让一个孩子折腾了大半个晚上,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多大的创伤!反过来一想都是顺从惹的祸。孩子相信老师,相信老师布置的作业,相信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所以不会去思考“既然计算不出来,是否本身这道题”是错误的命题,更为可悲的是教师也没有去质疑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正确性!是啊,教材是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由专家编写的,怎么会有错误?然而,我们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将教师和孩子全都套了进去——弱化了批判精神,养成了顺从意识,同时剥夺了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像一节正规的课了。教师一本正经地教,学生一本正经地学,即便有一些小组交流,也是常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入、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朗读、写字、布置作业……一堂课下来,没有欢笑,没有快乐,更多的是程式:刻板、僵化、冷峻。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烦。我们的语文课,已经“教育”化、程式化了。语文课不断强化的是教师教的程式,而不是学生学的过程,其实我们面对的是八九岁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思维,有他们的生活,现在,我们把他们当作一个教育客体来看待,从我们成人的角度出发,去教导他们,束缚他们,怎能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呢?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讲《乌鸦喝水》,短小的一篇童话,老师反反复复的不厌其烦地挖掘、分析,恨不得把每一个字讲透。我坐在那里都听得索然无味了,更何况孩子!然而,怎样的教与学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致,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幸福呢?我认为应尽可能地倡导语文教与学的另类,另类不是天马行空的,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和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研究学生学的状态和过程中去,回归的关键是教师自己替学生当梯子,关键是自己的智慧转化为课堂的生产力,让学生的生命状态不是停留在“满分”,而是“满意”,甚至“满足”的过程。

一、另类来源于教与学形式的创新

我们的语文课太过强调循规蹈矩,教师就像是一个熟练的操作工人,从导入、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朗读、写字、布置作业……按部就班,不敢遗漏了某一知识点,而误人子弟,教师一味地成为批判家、思想家、文学家、技术家,离开了自己和学生每天面对的灿烂的生命,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是支持儿童的表达,让其在表达中探索和发展?还是用成人的东西去灌输经验,规范行为?后者,往往让儿童从开始的一百种语言,到最后只剩一种语言。往往可以硕果累累,最后只剩下一个苹果,语文的这棵大树上只剩下一种思想,那便是顺从。原本生机勃勃的课堂,逐渐变成了一潭沉闷的死水,学生一上课便愁眉不展,味同嚼蜡。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试图从形式的更新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那一份久违了的热情。在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找问题,准备来考考大家,但事先声明,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必须心中有数。学生听了我布置的任务,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第二天,一张张小纸片上端端正正地写满了他们自认为最有难度的,最能出彩的,最得意的问题。我看了,顿时欣喜若狂。那一节课,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另类的教与学使课堂上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奇异的火花,学生不再禁锢在想象的牢笼中,不再接受文字的折磨。在孩子的眼里,需要的是表现。我们的语文应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空间里,这里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另类就是要让学生畅所欲想,畅所欲言

直到现在,说起创新教育,有些教师首先想到的往往只是思维品质和具体思维方法的培养,比如,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以及“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敢说”。而学生一旦获得了思想解放,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解放思想,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作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学生愁眉紧锁,往往写来搜肠刮肚,写出的东西却是不知所云,不堪入目。对于教师来说,每每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一种折磨。怎样让学生乐写,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一种瓶颈。造成这种瓶颈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我们要求的表达结果和学生想要表达的东西往往是南辕北辙的,我们的要求往往太正规,例如,写爸爸、妈妈,必定要表现出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对人的热情,对工作的负责等等。写出来的人物往往千人一面,我在出现类似的数次情况后,试图突破此瓶颈,作了一些探索。例如,在写我的爸爸、妈妈的题材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说说父母最特别的一面,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这时学生原本紧锁的愁眉展开了,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我的爸爸是个抽烟大王,我的妈妈爱唠叨,我的妈妈常常丢三落四等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父母形象跃然口中,我继续鼓励,让学生举例说说,到最后形成文字时,真是畅所欲写。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给学生以心灵自由,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文章。如果学生不敢在文章里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其文章必然充满新八股的气息,而八股文绝无任何创造性可言!我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八个字:“真情实感,随心所欲”。

三、另类的教与学绝不是天马行空

另类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但创新绝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你的课堂连鱼都没有“送”,还谈得上授学生以渔吗?我们常常在大声疾呼要课堂创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有个人的特色,但却抛弃了教育中的一些最根本的理论,缺乏理性的思考。往往是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另外,创新需要方法和理性的指导,否则,只会是一场闹剧,和一次头脑热的演出而已。创新是建立在方法和理性的积淀和沉积之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创新才会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创新才会如清泉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让语文的教与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交互问题下一篇:个体认知风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