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化疗

2024-08-18

吉西他滨化疗(共9篇)

吉西他滨化疗 篇1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消化系统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升高, 通常较早发生转移, 并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所以大多已到晚期时才被发现, 手术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后不理想。目前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 其是一种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物, 可破坏细胞复制[1]。但临床上对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68例接受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做出了初步的评价,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 其中40例为男性, 28例为女性, 年龄40~78岁, 平均 (56±3.4) 岁。其中36例胰头癌, 13例胰尾癌, 10例肝转移, 6例肺转移, 3例腹膜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组织活检病理性或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胰腺癌, 均不能行手术治疗并且以前未行过化疗。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34例, 对照组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 观察组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所有患者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心肺功能等基本化验检查未见明细异常, 无化疗禁忌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398) 1000 mg/m2静脉滴注, 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 每周1次, 3周为一个周期, 至少化疗两个周期。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398) 1000 mg/m2, 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 每周1次, 分别联合, (1) 顺铂 (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124) , 第1~4天给予75 mg/m2静脉滴注, 时间控制在2 h, 3周重复一次。 (2) 奥沙利铂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752) , 第1天和第8天给予130 mg/m2, 时间控制在2 h, 3周重复一次。同样3周为一个周期, 至少化疗两个周期。化疗后,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 (1) 完全缓解 (CR) :患者病灶经检查发现完全消失, 并至少持续4周; (2) 部分缓解 (PR) :患者病灶最大长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缩小>50%, 并且至少持续4周; (3) 稳定 (SD) :患者病灶最大长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下, 或是增大<25%, 并至少维持4周; (4) 进展 (PD) :患者病灶最大长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大>25%, 或是有新病灶出现。有效率= (CR例数+PR例数) /总例数×100%[2]。

临床受益评定标准: (1) 患者疼痛强度比治疗前减轻>50%; (2) 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减少>50%; (3) 体力好转, KPS评分>20分; (4) 体重较治疗前增加>7%[3]。上述4项指标至少1项发生改善, 在其余各项没有恶化的情况下持续4周即可评定为临床受益。根据WHO制定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64.7%, 观察组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3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受益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69.8%,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4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损害、贫血等共计26例 (76.5%) , 对照组出现11例 (32.4%)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共计28例 (82.4%) , 对照组出现13例 (38.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步上升, 由于其发病较隐匿, 进展快, 恶性度高, 缺少特异性症状, 因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已发生转移, 丧失手术机会, 并且术后复发率也较高, 预后很不理想, 胰腺癌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大约3~4个月。吉西他滨属于二氟核苷类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其可使细胞复制受到抑制, 同时抑制核糖核苷还原酶, 进而使DNA合成与修复遭到抑制[4]。近年来, 作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延长生存期, 但总体疗效仍欠佳, 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有研究表明,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较单药化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其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 延长生存期, 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总体有效率差别不大[5]。本研究表明,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率为64.7%, 临床受益率为69.8%, 均比吉西他滨单药化疗高, 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率也高于单药化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知, 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 但对比单药化疗, 联合化疗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较单药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效果更好, 虽然毒副反应较大, 但联合化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文.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29) :124-125.

[2]尚秋利, 温洪涛.吉西他滨单药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 24 (2) :113-115.

[3]刘一宏, 崔蕊.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 :85-87.

[4]刘官宏, 常慧丽.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112, 114.

[5]任磊.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2) :140.

吉西他滨化疗 篇2

[关键词] 长春瑞滨;吉西他滨;晚期;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41-0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许多联合药物的方案。但是,哪种联合方案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依存性高,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笔者通过长春瑞滨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3月~2011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例,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年龄35~48岁,平均(42.8±9.7)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6.5±9.7)个月。其中发生脑转移3例,肝转移9例,肺转移11例,骨转移18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长春瑞滨(盖诺,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41149,NVB)25 mg/(m2·d),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d1、d8应用,1次/d;吉西他滨(泽菲,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30105,GEM)1 000 mg/(m2 ·d),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d1、d8应用,1次/d。同时给予补充营养,健脾利胃等治疗。应用21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3]。

2 结果

21例患者中所进行的化疗周期:3个周期16例,4个周期5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3例。缓解率(remission rate, RR)=(CR+PR)/总例数×100%。器官受累与化疗疗效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器官受损情况与疗效无相关性,可能与用药剂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是临床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对维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AU等[4]随访了936例T2~3、N0-1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8.5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完全缓解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RR=1.45,P=0.003)。Wolowacz 等[5]研究认为NSABP13-18的9年随访资料分析显示,肿瘤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与预后相关。临床完全缓解(CCR)及病理完全缓解(PCR)都可有效改善无病生存期(DFS) (CCR:P=0.008;PCR:P=0.005)及总生存时间(OS)(CCR:P=0.005;PCR:P=0.008),用治疗前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及年龄调整后,临床及病理完全缓解的生存优势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DFS:P=0.004和P=0.004;OS:P=0.04和P=0.006)。同时,来源于上述临床研究的资料也显示,在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依然是首要的预后因素。

紫杉醇与多西他塞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促进微管聚合及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二者可导致微管在细胞中成束,细胞被阻断于细胞周期的G1和M期,不能形成正常的有丝分裂纺锤体和分裂。紫杉醇还能改变微管的原丝的数目,而多西他塞却无此作用。另一不同之处是它们的微管蛋白的聚合物的产生,多西他塞在解聚抑制上有二倍的活性,还具有改变某些种类微管的独特能力,并证明对耐紫杉醇的细胞株有活性。

[参考文献]

[1] Stokes ME,Thompson D,Montoya EL,et al.Ten-Year Survival and Cost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Estimates from SEER-Medicare Data[J].Value in Health, 2011, 11(2):213-220.

[2] Wugk,ZHAO ry.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of diagnosis,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Reform Measures[J].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2012,23(11):59-60.

[3] Miguel M,Tadeusz P,John M,et al.Adjuvant Docetaxel for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11,145(5):2302-2313.

吉西他滨化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术后将进行化疗的患者60例, 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上述患者均为局部非小细胞肺癌, 均处于中晚期, 2组均无化疗禁忌证。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9例;年龄<65岁19例, ≥65岁11例;其中鳞癌17例, 腺癌11例, 其他类型2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65岁18例, ≥65岁12例;其中鳞癌18例, 腺癌11例, 其他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 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第1天、第8天给予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 30min内滴注完毕, 同时给予顺铂, 第1天、第3天给药, 总量为80mg/m2, 分3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长春他滨2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第8天给药, 顺铂用法和用量同观察组。在每次给予化疗药物前30min, 可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6个月行胸部CT复查, 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是否复发;毒副反应根据WHO制定的肿瘤化疗毒副反应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中, 吉西他滨属于一线类药物, 吉西他滨属于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对于处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能抑制肿瘤细胞从G1期向S期进展, 从而有效发挥其细胞毒作用。以铂类化疗药物为主要化疗药物的化疗方案被广泛认可。国产的吉西他滨在肿瘤化疗中被广泛应用。针对肺癌术后的化疗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铂类化疗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 但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时限缺乏一致认可[1,2]。而对于术后患者来说, 术后体质较差, 患者抵抗力降低, 对化疗的耐受力降低, 所以部分患者难以完成术后辅助化疗。本结果显示, 患者化疗疗程结束后, 2组患者中均存在肿瘤复发, 2组患者术后复发与患者本身疾病有关系, 而复发患者中均有纵膈淋巴结转移, 这与患者体内肿瘤的病理分期有关系。

本文中, 虽然2组均存在肿瘤复发病例, 但2组无肿瘤复发的病例占绝大多数。由于患者是术后化疗, 患者术后抵抗力低下, 耐受力降低, 所以化疗药物未采用常规剂量, 而是低于常规剂量[3]。2组给予的化疗方案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好。在毒副反应方面, 2组患者均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要不良反应, 均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 2组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影响化疗继续。总之, 2组分别实施的化疗方案均为有效方案, 2种化疗方案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飞.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肺癌手术中辅助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7) :113-114.

[2] 熊建萍, 张凌, 钟陆行, 等.低剂量持续静脉滴注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的临床研究[J].癌症, 2006, 8:995-998.

吉西他滨化疗 篇4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胰腺癌;治疗效果;安全性

基于胰腺癌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特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52.53±1.07岁;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位24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选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且在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给以患者格拉斯琼及胃复安实施辅助治疗,定时定期对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进行复查。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每周滴注1次,即第1天、8天、15天对患者滴注1000mg/m2的吉西他滨加100ml的生理盐水, 30分钟滴注完。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每周滴注1次,即第1天、8天、15天对患者滴注1000mg/m2的吉西他滨加100ml的生理盐水, 30分钟滴注完。同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在第1天、21天各为患者滴注1次130mg/m2的奥沙利铂加500ml的生理盐水,120分钟滴注完。

1.3 疗效判定

依據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四个级别[1]。治疗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患者例数+部分缓解患者例数+稳定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为95.83%(23/24),其中,6例为完全缓解,占25.00%,12例为部分缓解,占50.00%,5例为稳定,占20.83%,1例为进展,占4.17%;对照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为75.00%(18/24),其中,4例为完全缓解,占16.67%,10例为部分缓解,占41.66%,4例为稳定,占16.67%,6例为进展,占25.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治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及平均生存时间

治疗组患者临床受益率为75.00%(18/24),平均生存时间为(6.79±1.31)年;对照组患者临床受益率为54.17%(13/24),平均生存时间为(2.28±1.08)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4/24),其中,1例出现腹痛现象,1例出现恶心现象,1例出现呕吐现象,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9/24),其中,2例出现腹痛现象,2例出现恶心现象,3例出现呕吐现象,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胰腺癌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应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2]。吉西他滨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嘧啶核苷类似物,其为核糖核苷还原酸抑制剂,在治疗癌症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3]。其主要是通过终止DNA链复制,促使细胞凋亡,因此,对胰腺癌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奥沙利铂为第三代铂类治疗癌症药物,其为一种抗代谢类抗癌药物,对DNA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有效阻止DNA合成。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胰腺癌疾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4]。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治疗胰腺癌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平均生存时间、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单独采用吉西他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值得在治疗胰腺癌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晋生,刘丽娜,马好霞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观察[J]. 肿瘤药学,2013,12(02):520--521.

[2] 潘伟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35例 [J].中国医药导报,2011,04(04):1524--1525.

[3] 陈楠,刘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05(19):340--341.

吉西他滨化疗 篇5

关键词:胰腺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吉西他滨,综述

胰腺癌是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极差等特点, 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相关资料[1]表明,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其中位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 5年存活率<1%,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 化疗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7年, Burris等[2]首次证实了吉西他滨单药优于5-FU。从此之后吉西他滨便成为了胰腺癌化疗最常用药物。使用吉西他滨后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和症状缓解率在20%~30%, 1年生存率由氟尿嘧啶治疗组的2%上升到18%[3], 但患者的总的生存率并不理想, 主要考虑为胰腺癌细胞的耐药性, 多个关键酶参与了吉西他滨在体内的代谢调节, 这些酶的表达与活性直接影响机体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RRM1) 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RCC1)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受有关[4]。现对胰腺癌RRM1、ERCC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介入化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吉西他滨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

吉西他滨 (2', 2'-双氟脱氧胞苷, gemcitabine, GEM) 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 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 即S期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吉西他滨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 在脱氧胞苷激酶 (deoxycytidine kinase, d CK) 的作用下转化成吉西他滨一磷酸盐 (difluoro 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 d Fd CMP) 、吉西他滨二磷酸盐 (d Fd CDP) 和吉西他滨三磷酸 (d Fd CTP) , 其中d Fd CDP和d Fd CTP为活性产物。d Fd CDP抑制核苷酸还原酶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R) 活性, 从而减少了DNA合成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量 (尤其是d CTP) , 低水平的d CTP逆转脱氧苷激酶正常的负反馈抑制, 导致d Fd CTP更多的积聚。同时d Fd CDP抑制d CT诱导的脱氧胞氨酶对d Fd CMP的脱氨作用, 且d Fd 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氨酶, 从而使更多的d Fd CMP转化成活性代谢物d Fd CMP的脱氨作用, 且d Fd 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氨酶, 从而使更多的d Fd CMP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d Fd CDP、d Fd CTP, 而d Fd CTP则与d CTP竞争结合进入DNA链, 插入至DNA链中脱氧胞苷的位点, 并允许鸟苷与其配对, 吉西他滨就避免核糖核酸外切酶的移除修复, 进而使DNA链合成停止, DNA断裂、细胞死亡。

2 RRM1、ERCC1表达与胰腺癌化疗的相关研究

核苷酸修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子RRM1与ERCC1被多组实验研究证实在吉西他滨、铂类的耐药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预测相关治疗方案的化疗效果。

2.1 RRM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的相关研究

作为吉西他滨作用靶点之一的核苷酸还原酶是DNA合成通路中的限速酶, 它能使二磷酸核苷酸转化为二磷酸脱氧核苷酸, 后者是DNA合成和修复所必不可少的原料。RR包括RRM1和RRM2 2个亚单位。RRM1是核苷酸结合位点, 控制底物的特异性和整个酶的活性, 同时也是核苷类似物系的化疗药物的结合位点, 因此RRM1基因编码的核苷酸还原酶的人亚基M1亚单位是吉西他滨作用的分子靶点。RRM2是一个金属结合位点, 有携带接触抑制区, 控制底物转化的功能[5]。RRM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llql5.5区域, 属于抑癌基因, 主要通过诱导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一张力蛋白基因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 表达, 以及减少聚集粘连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的磷酸化来发挥其抑癌基因的作用。RR与DNA的合成, 修复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 其中RRM1是RR功能不可缺少的部分, 主要起调控酶的活性和确定底物特异性的作用。

多项研究中发现, 当吉西他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作用于肿瘤细胞时, RRM1的表达水平增高会使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Bergman等[6]比较了两种小鼠中度敏感结肠癌 (Colon 26-A) 和完全耐药结肠癌 (colon 26-G) , 证明完全耐药肿瘤RRMl的mRNA表达增高了25倍, RRMl的活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colon 26-A: (353±14) pmol· (h·mg) -1, Colon 26-G: (849-I-21) pmol· (h·mg) -1]。此研究证明, RRMl在体内也是耐药的重要因素。Goan等[7]研究认为, 在对吉西他滨耐药的鼻咽癌KB细胞克隆系中, RR的过度表达对耐药性起到重要作用。在对吉西他滨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RR也有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研究[8]中, RRM1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 (CIN组织) 和宫颈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宫颈癌组织中RRM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 表明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基因损伤使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增加, 癌是由于进行性基因损伤在上皮细胞内积聚的结果。因此, RRM1表达的增加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RRM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的关系问题在肺癌中的研究报道比较多。Lee等[9]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40例晚期NSCLC组织中RRM1蛋白的表达, 结果发现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 RRM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 (PR+SD) 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 (23%vs56%) , RRM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患者 (5.1个月vs 12.9个月, P=0.022) 。在单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中, RRM1的表达高者往往预后较差, 因此在晚期肺癌的患者中RRM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10,11]。

目前关于胰腺癌的此类研究还比较缺少, 许多研究产生了不确定的结果。先前有研究证明RRMl对于胰腺癌细胞的耐药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2,13]。RRM1是吉西他滨作用靶点之一, 也是DNA合成的限速酶。国内要洁等[14]建立了胰腺癌耐吉西他滨细胞株, 检测耐药细胞中RRM1的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 因此推测RRM1与胰腺癌耐GEM相关。日本Nakahira等[15]检测胰腺癌耐GEM细胞株中发现, 耐药细胞株中RRMl的表达较非耐药细胞株上调4.5倍, 通过转染特异性的RRM1 RNAi, 可成功地抑制耐药细胞株中RRMl表达的90%, 胰腺癌耐药细胞株可恢复至耐药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观察了临床胰腺癌患者RRM1的表达与GEM治疗反应的关系, 发现RRMl高表达的患者对GEM化疗的敏感性比低表达的患者差, 预后也相对较差。因此, Nakahira等提出了RRM1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GEM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之一。此外, 还有相关研究文献[16,17]报道, 在胰腺癌患者中使用基因定位及微列阵方法均可检测到在耐药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较亲本细胞升高。Akita等[18]通过检测68例胰腺癌患者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发现, RRM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要好于低表达患者 (P=0.019 6) , 只有RRM1低表达的患者能从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中获益。近期张雄等[19]综合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发现, RRM1高表达与提高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 OS) 有关 (HR=1.56, 95%CI为0.95~2.17, P<0.001) , 同时RRM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也比低表达患者较长 (HR=1.37, 95%CI为0.25~2.48, P=0.016) 。此分析表明, RRM1高表达可能与提高以吉西他滨为化疗基础的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有关。多项研究[19,20,21]表明, RRM1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胰腺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及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2.2 ERCC1的表达与化疗的相关研究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位于染色体19q13-2, 基因全长15 kb, 含10个外显子, 编码含29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ERCC1与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 XPF) 形成的异二聚体具有5'DNA核酸内切酶活性, 可识别损伤和切除5'端, 在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中起到限速或调节的重要作用[22]。其活性的高低可反映整个NER修复活性的水平。在一些肿瘤细胞中, ERCC1等核苷酸切除修复因子mRNA表达显著降低, 提示核苷酸剪切修复能力的降低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增加[23]。

ERCC1的表达与肿瘤化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晚期NSCLC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 (GP方案) 化疗疗效及预后相关性分析[24,25]表明, RRM1、ERCC1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GP方案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为负相关关系, RRM1、ERCC1低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更能从GP方案中获益。分子学研究表明, ERCCl在临床上可以较好地预测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Soria等[26]进行了检测肿瘤标本中ERCC1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其临床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实施手术切除的78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44%的患者ERCCl表达阳性, 采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的效果与ERCCl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联。在此之后, 相关研究[27,28]发现, ERCCl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消化道肿瘤等多个领域的铂类化疗反应性密切相关。

在建立胰腺癌的SD大鼠模型中, ERCCl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他胰腺组织[29], 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 Maithel等[30]认为, ERCCl的高表达是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ERCCl的低表达可能促使该人群易暴露于致癌物质中, 容易诱发胰腺癌。Kamikozuru等[31]研究发现, ERCC1的多态性可能是采用以铂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1个标志物。Akita等[18]通过研究胰腺癌患者的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荧光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 ERCC1高表达的患者有着更好的总生存期 (P=0.055 2) 。ERCC1高表达与RRM1高表达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 (P=0.006 6, P=0.012 7) , ERCC1与RRM1的表达可以对手术切除后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3 结语

吉西他滨化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月—2011年5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82例, 其中男53例, 女29例;年龄28~67岁, 平均 (42.4±18.6) 岁;TNM分期均为Ⅳ期;局部复发51例。纳入标准[3]: (1) 鼻咽部病理活检证实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2) 通过CT、MRI、X-ray、彩超等检查确定患者至少有1个可测量的客观病灶。 (3) Karnofsky评分≥80分。 (4) 白细胞计数>4.0×109/L, 血小板计数>100×109/L, 肝肾功能正常, 心电图正常。 (5) 未使用过吉西他滨和奈达铂化疗方案。 (6)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4]: (1) 有放化疗禁忌证者。 (2) 妊娠、哺乳期患者。 (3) 严重骨髓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患者。 (4) 滥用药物或者酒精成瘾者。 (5) 对药物过敏者。按照入院时间排序, 序列号为单号的为试验组 (41例) , 其中男28例, 女13例;年龄28~59岁, 平均 (41.3±18.2) 岁。序列号为双号的为对照组 (41例) , 其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29~67岁, 平均 (42.7±19.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后序贯行姑息性放疗治疗, 给予吉西他滨1.0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分别于疗程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奈达铂80mg/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于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化疗周期, 化疗2~4个化疗周期, 再行常规或者调强放疗, PTV-nx剂量为40~50Gy/20~25次, 2个放疗周期。对照组行姑息性放疗同期顺铂单药化疗, 放疗剂量为60~66Gy/33次, 同期化疗行顺铂单药化疗, 80m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21d为1个化疗周期。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病变稳定 (SD) 、病变进展 (PD) 。有效率=症状缓解例数/出现症状例数×100%。观察患者放化疗前后鼻咽部肿瘤体积变化, 以及患者1、2、3年生存率。RECIST的评价标准是以最长径总和作为标准, 具体如下:CR:肿瘤消失;PR:肿瘤缩小>30%, SD:介于PR与PD之间;PD:肿瘤增大>20%。

1.4 毒副作用评价

观察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鼻咽大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按照ELM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与分度标准评价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统计各项毒副作用中各个分度的例数与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鼻咽部肿瘤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肿瘤体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放化疗后试验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放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均小于放化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放化疗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鼻塞、血涕、耳鸣、复视、面麻、头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4 两组患者放化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轻度或无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和鼻咽大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3 讨论

鼻咽癌位置特殊, 周围血管、神经丰富, 手术效果不佳, 并且难以早期发现, 而且鼻咽癌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但是鼻咽癌对射线比较敏感, 早期放疗效果明显。但对于晚期患者及复发患者, 单独的放疗已经不能满足控制病情的需要, 故而常配合化疗[5]。一方面化疗能增加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另外化疗能抑制被放疗杀死的癌细胞的再生, 最后, 放化疗结合有协同作用, 对潜在的转移病灶有较好的杀灭作用[6,7]。

吉西他滨能够阻止RNA的合成, 还可以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进展, 是目前临床治疗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一线用药, 其作用强、毒副作用少、给药方便。奈达铂主要作用为抑制DNA复制, 是广谱抗癌药物, 毒副作用少, 有效率高[8,9,10,11,12,13,14,15]。

目前复发性鼻咽癌患者行同期放化疗的研究较多, 关于采用放化疗序贯治疗还是同期治疗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放化疗后肿瘤体积均小于放化疗前, 放化疗后试验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组;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但是对于5年的生存率仍需要观察。试验组患者鼻塞、血涕、耳鸣、复视、面麻、头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轻度或无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和鼻咽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所用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且减少患者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后序贯行姑息性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减少毒副作用。

吉西他滨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95例,女性65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5±6.5)岁。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确诊后的6个月内无任何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③可自由活动,活动状态评分(KPS)≥60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及骨髓功能异常的肺癌患者;②合并有其他心、肝、脾、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8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6±4.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品与试剂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国药准字H20030105);注射用顺铂(国药准字H37021358)。人SIL-2R ELISA试剂盒(PK-EL-61216);人TNF-αELISA试剂盒(Abcam,ab181421)。

1.2.2 化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注射用顺铂进行化疗,其中吉西他滨分别是于第1天和第8天1 000 mg/m2静脉注射30 min;于第1~3天分别静脉注射顺铂25 mg/m2。3周为1个化疗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80名健康人不做任何治疗。

1.2.3 指标检测

采用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对化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所有病灶部位均消失认为完全缓解;所有病灶部位直径总和减小30%及以上认为部分缓解;所有病灶部位直径总和减小30%以下且增大20%以下认为疾病稳定;所有病灶部位直径总和增大20%及以上认为疾病进展。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疾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两组肘静脉处外周血5 m L,离心3 000 rpm,10 min,取上清,作好标记。其中观察组分别于化疗前后分别采集,正常组只采集1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方法参见试剂盒说明书。正常参考值:SIL-2R<500 U/m L,TNF-α<100 ng/L。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化疗疗效

化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患者0例(0.00%);部分缓解者46例(25.56%);疾病稳定者62例(34.44%);疾病进展者72例(40.00%)。疾病控制率为60.00%,见表1。

2.2 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检测

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SIL-2R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SIL-2R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化疗前后(P<0.05);观察组化疗后TNF-α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化疗前相比,#P<0.05。

2.3 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SIL-2R、TNF-α水平下降幅度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675,r=-0.723;P<0.05)。

3 讨论

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目前了解得比较多的环境性致肺癌因子有吸烟、电离辐射、大气污染、职业性的致肺癌的化学物质等,但肺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5,6]。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为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化疗效果正确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国内外疗效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影像手段,但费用高昂且周期长,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结果,耽误最佳调整时期[7,8]。近来有学者发现某些蛋白标记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9],因此,该文测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血清中与肿瘤相关的两个重要蛋白标记物SIL-2R、TNF-α,成本低、操作简便、周期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研究结果发现,有60%的患者化疗后病情改善;对照组SIL-2R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化疗前后;观察组化疗后SIL-2R、TNF-α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提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病情,抑制肿瘤标志物SIL-2R、TNF-α的分泌,且化疗疗效与SIL-2R、TNF-α水平呈负相关。姜世涛等[10]对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的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IL-2R、CYFRA21-1及TNF-α水平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化疗后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均得到改善,且SIL-2R、CYFRA21-1及TNF-α水平下降幅度与疾病控制率呈显著相关,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与肿瘤标志物SIL-2R、TNF-α具有相关性,但该文中数据为单中心数据,代表性差,尚需多中心样本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晚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前后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80名作为对照组,统计化疗前后患者病情缓解情况,采用ELISA方法测定化疗前后血清中的SIL-2R、TNF-α水平,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化疗后病情完全缓解者0例(0.00%);部分缓解者46例(25.56%);疾病稳定者62例(34.44%);疾病进展者72例(40.00%)。疾病控制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698.35±100.32)U/m L和TNF-α(251.02±25.62)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IL-2R(205.34±82.10)U/m L;TNF-α(72.33±15.24)ng/L](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IL-2R(420.26±115.28)U/m L;TNF-α(125.22±19.03)ng/L]和化疗前[SIL-2R(698.35±100.32)U/m L;TNF-α(251.02±25.62)ng/L]相比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SIL-2R(698.35±100.32)U/m L和TNF-α(251.02±25.62)ng/L水平下降幅度与病情缓解度呈负相关(r=-0.675,r=-0.723;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晚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后血清SIL-2R、TNF-α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下降幅度与病情缓解情况呈负相关,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晚期化疗疗效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吉西他滨,铂类,SIL-2R,TNF-α

参考文献

[1]杨新妹,徐玉芬,宋斌斌,等.益气化痰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037-1039.

[2]李清林.消癌平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4)785-787.

[3]张蕾,任中海,薛永飞.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 R-219和环氧合酶-2表达水平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300-301.

[4]冯卫能,张良运,石海燕.NRP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6):514-520.

[5]李达,吴素琼,马明越.中药注射液抗肺癌机制及其分子生物标志物[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437-2440.

[6]范贤坤,黄永慧.伊立替康加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6):5-6.

[7]何海浪,王谦,赵阳.参附注射液联合含铂一线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331-339.

[8]王新民.蟾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J].中外医疗,2010,29(31):39.

[9]李丽娟,温树信,王斌全,等.肿瘤干细胞标记物USP2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6):479-482.

吉西他滨化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 (52.35±5.69) 岁, 肿瘤位置:胰体尾癌18例, 胰头癌72例;其中首次及接受治疗35例, 复发后治疗55例, 癌症AJCC分期:Ⅲ~Ⅳ期,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组织病理诊断, 同时根据患者影像学、临床特征及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明确诊断, ZPS评分为0~1分, 均可发现明确病灶,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卡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第1~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 mg/ (m2·min) , 第2~4天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 连续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尼妥珠单抗治疗, 在首天化疗前1 h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200 mg与0.9%氯化钠溶液250 ml混合液, 输注时间需要大于1 h, 每周进行1次, 连续治疗8周, 之后每隔2周静脉滴注1次, 剂量不变, 直至疾病进展或恶化。患者接受化疗期间, 每周对其血常规进行监测, 每个周期结束前后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进行复查, 若发现中性粒细胞或者Ⅲ级及以上自细胞减少现象, 则给予患者常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均在治疗2个周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 主要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 其中治疗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2%、84.4%,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6.7%、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呕吐、恶心、食欲减退及骨髓移植等, 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等级:Ⅰ级11例, Ⅱ级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 参考组不良反应等级:Ⅰ级8例, Ⅱ级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晚期胰腺癌并无理想的单用或者联合治疗方案, 虽然卡西他滨、顺铂等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然而药物有效率较低, 多在50%以下, 同时患者中位生存期较短, 而新的化疗药物却以增加药物毒性作为代价[3], 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研究显示卡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率仅为23.8%, 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65个月, 而1年内患者生存率为18%。

目前临床已经将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胰腺癌作为治疗的主要探索方向, 而常用的治疗胰腺癌的靶向药物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两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较多肿瘤体内过多表达,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则为30%~50%, 过多表达与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增生及浸润转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预后较差[4]。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或者其下游通路进行阻断是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 目前临床使用的抑断剂主要有埃罗替尼、吉非替尼等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受体功能区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尼妥珠单抗为临床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具有高选择性、人源性及半衰期长等优势, 能够竞争性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 从而对酪氨酸激酶的激活进行移植, 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并对血管生成进行抑制, 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控制肿瘤进展, 同时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 可在临床使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 与参考组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 各为45例,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晚期胰腺癌

参考文献

[1]邹嵩, 汪琛, 邱克勤, 等.金龙胶囊在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作用.中国肿瘤临床, 2014, 41 (2) :127.

[2]楼燕凤, 张月荣, 丁沐玲, 等.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5) :563.

[3]徐燕立, 高嵩, 刘鲁明, 等.晚期胰腺癌长期生存患者20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 (8) :2679.

[4]金川连, 茅爱武, 陈越, 等.动脉化疗挽救性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中华医学杂志, 2014, (23) :1798.

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研究进展 篇9

关键词:吉西他滨,膀胱癌,效果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的化疗药物[1], 相关文献也已证明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肿瘤及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2]。该药物主要在DNA的合成期产生作用, 可以阻止G1期向S期进行。而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的疾病[3,4],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对患者危害极大, 而现阶段膀胱癌晚期临床上主要采用联合化疗的治疗手段。而吉西他滨因其抗瘤谱广、副作用低、无交叉耐药性等优势被用于治疗胰腺癌、膀胱癌等疾病。本文主要通过目前临床上的研究成果, 对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及其安全性进行综述。

1 吉西他滨简介

吉西他滨属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化学名称为2’脱氧-2’, 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吉西他滨的抗癌原理一般认为治疗时, 吉西他滨经过反应转化为磷酸化代谢物, 同时吉西他滨二磷酸可以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使得合成DNA所需的脱氧核苷三磷酸受到了抑制并产生竞争, 一旦吉西他滨三磷酸进入DNA后, 就会阻止DNA复制的发生和RNA的合成。吉西他滨主要通过3种方式增强活性来达到更好的抗癌效果, 分别为: (1) 吉西他滨二磷酸可以抑制脱氧胞苷激酶的活性, 因该酶可以转化吉西他滨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 (2) 吉西他滨二磷酸可以间接的抑制细胞内的脱氧胞苷脱氨基酶的活性; (3) 吉西他滨三磷酸能直接的抑制吉西他滨所清除的主要酶 (脱氧胞苷脱氨基酶) 。

2 局部进展行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

在局部进展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中, 临床上标准的治疗方式为联合化疗, 尽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一定程度的病情, 但多有一些副作用, 且复发情况较常见。目前, 为了达到对膀胱癌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 经过研究发现吉西他滨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中。

2.1 单独用药

刘秋莲[5]通过MTT检测法, 观察吉西他滨对体外培植的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方案:首先获得经过培植且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膀胱癌细胞, 进行接种实验。再注入浓度为10%、1和10μg/ml的吉西他滨液, 最后进行周期变化检测。进行公式计算得到, 吉西他滨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97.6%。将用药组与无药组进行对比试验, 获得了吉西他滨的抗癌效果更加显著的研究成果。

2.2 联合化疗的研究

2.2.1 吉西他滨和顺铂

岳忠凯等[6]通过吉西他滨和顺铂的联合化疗对膀胱癌的疗效进行了研究。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 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8、15天进行静脉注射, 顺铂70 mg/m2,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进行静脉注射, 以上药物进行4周重复。疗效:49例患者中, 10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1例病情稳定;7例患者病情有进展, 总治疗效率为63.3%。

2.2.2 吉西他滨和紫杉醇类

肖颖等[7]通过吉西他滨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对膀胱癌晚期的近期疗效进行了研究。方案:选择吉西他滨1000 mg/m2, 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8天进行静脉注射, 紫杉醇135~175 mg/m2,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进行静脉注射, 以上药物28 d为1个周期, 进行2个及以上周期的治疗。疗效:32例患者中, 3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1例病情稳定;4例患者病情有进展, 总治疗效率为53%。

2.2.3 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

张治业等[8]通过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对膀胱癌晚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研究。方案:选择吉西他滨1000 mg/m2, 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8天和生理盐水100 ml进行静脉注射, 奥沙利铂135 mg/m2和5%葡萄糖液500 ml,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进行静脉注射3 h, 以上药物21 d化疗一次, 进行2个及以上疗程的治疗。疗效:56例患者中, 3例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18例病情稳定;8例患者病情有进展, 总治疗效率为43.57%。

3 思考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现已经是我国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对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 临床上多伴有血尿等症状, 患者可能在早期症状中并不能及时发现, 因早期症状处于痛苦轻微、症状间歇性发生等状态, 故不能完全引起患者的警惕。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目前有一些针对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前预防疾病, 要减少职业和环境等方面的暴露, 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从而出现恶性肿瘤, 威胁健康。

目前发现, 尽管化疗的方式有一定疗效, 但对于人体的副作用大, 很多患者难以忍受此痛苦, 这使得医学界在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在传统的膀胱癌的治疗中, 大多采用的是MVAC方案, 即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顺铂等药物的使用, 但因其巨大的毒性作用, 特别是人体骨髓的抑制, 使得患者身体遭受很大伤害, 而这却是传统药物所不能避免的方面, 故医师在传统治疗时, 需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讲解, 并对药物的用量进行慎重选择。

经过临床验证, 发现吉西他滨药物治疗膀胱癌具有很好的效果, 主要有疗效显著, 毒性作用小等方面的特点, 而这正是传统药物所不具有的优势之处。临床治疗中考虑其巨大的优势, 吉西他滨现已经成为治疗膀胱癌所不可缺少的药物。经过多年医学研究, 发现吉西他滨与顺铂药物的联合效果与传统化疗的效果相似,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同时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和紫杉醇、奥沙利铂等药物联合的效果, 都对膀胱癌产生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些医疗手段的应用, 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革新, 也给膀胱癌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曙光。随着治疗手段的更新, 对于膀胱癌患者, 吉西他滨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参考文献

[1]薛清萍.吉西他滨与铂类二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估.中国现代药物医用, 2013, 7 (22) :129-130.

[2]WJoshua A, Roth Josh J.Carlson.Bladder Cost-Effectiveness of Gemcitabine+Cisplatin vs.Gemcitabine Monotherapy in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2012, 43 (2) :215-223.

[3]Wade J Sexton, MD Lucas R, Wiegand MD, et al.Bladder Cancer:A Review of Non-Muscle Invasive Disease.Cancer Control, 2010, 17 (4) :256-267.

[4]Tay A Sternberg, Guido Dalbagni, Ling Y Chen, et al.Intravesical gemcitabine for high-risk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fter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treatment failure.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13, 190 (5) :1686-1691.

[5]刘秋莲.吉西他滨对膀肤癌细胞敏感性的实验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 :441-442.

[6]邱忠凯, 陆阳, 孔垂泽.吉西他滨和顺铂在Ⅳ期膀胱癌化疗中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1) :22-23.

[7]肖颖, 陈红, 胡国志, 等.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膀胱癌近期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0, 20 (50) :110.

上一篇:农村生态社区下一篇:相关政策